(一)周公诫子 (二)孟母教子
作者:未知 文章ID:21458 浏览:
【原文】
(一)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①于鲁。周公戒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尝一沐三握发,一饭而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之曰:德行宽裕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②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二)孟母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③,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④,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⑤,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注:①伯禽:周公之子②由:奉行,尊崇③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之织布。④役:劳役⑤子思: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问题】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又【相】天子(辅佐)
B.德行【宽裕】(富裕)
C.孟母【方】绩(正在)
D.人母之【道】(方法)
2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成王封伯禽于鲁 贤于才人远矣
B.不谦而失天下 而伯乐不常有
C.子之废学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D.以刀断其织 醒能述以文者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②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22.两篇文章各对子女讲了一个什么道理?请概括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9.(3分)B
20.(4分)C、D
21.(2分)①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分)②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22.(4分)周公诫子:为人要谨慎谦逊;孟母教子:对待学问要勤学不辍。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周公诫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二)孟母教子: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