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杂说“书卷气”

发布时间:2015年6月4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2643  浏览:

【原文】
    杂说“书卷气”
    ①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读书人看重它;不读书的人同样以拥有“书卷气”为荣。
    ②“书卷气”虽然只是个抽象的精神概念,却可以通过十分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换言之“书卷气”是写在每个人脸上的。一个人有没有书卷之气,我们可以从他真诚抑或虚伪、幸福抑或痛苦的脸上直接观察到。当然观察者本人也必须是一个拥有“书卷气”的智者。否则,你是看不到的。
    ③我一向以为“书卷气”首先是可以“学而知之”的。通过我们后天接受教育和努力学习,便可以修得我们宝贵的书卷之气。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读书学习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不仅在于吸收知识,更在于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
    ④如果你被人讥笑缺少书卷气,弥补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读你需要的书,读你喜欢的书,读圣贤之书,天长日久,水滴石穿,你的书卷之气会不请自来。相反你如果厌恶书卷气,方法更简单,只要不读书即可。古人曾经说过,三日不读书,语言会无味,而且面目可憎。不过我相信真正厌恶书卷之气的人,必是世间可笑之人,而且在这世间应该是愈来愈少了。毕竟当今时代已是知识经济时代了。
    ⑤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也应当承认一个事实,即所谓的“书卷气”有继承的可能性。因为文明与知识的传承,不仅依靠书本,也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耳濡目染,环境熏陶。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我相信一个浑身上下散发出“书卷气”的人,除了与他后天读书学习有关之外,也往往与他生在一个家学渊深的环境有关。即使是那些没有受过多少专业教育的人,如果他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们往往可以从他的身上若隐若现地感受到一丝书卷之气呢!
    ⑥“书卷气”之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如果仅仅作为我们被别人夸奖和骄傲资本的话是很空洞和无聊的。在我看来,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更应当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那样的书卷之气才是我们当今时代读书人所需要和追求的。

【问题】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2、第⑥段最后一句中的“那样”指的是【    】。(2分)
    13、文中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为了证明【    】,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则证明了【    】。(2分)
    14、请依据文中所述和你的积累,为第⑥段补充一个事例并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1、“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我们要培养书卷气。
    12、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
    13、通过后天接受教育和努力学习可以培养书卷气;书卷气有继承的可能性。
    14、略。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两颗钉子
  • 下一篇:纪昌学射
  • 【推荐文章】

  • 饮酒(其五)

    【原文】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

  • 白帝城怀古

    【原文】 白帝城怀古① 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②。...

  • 临江仙

    【原文】 临江仙 辛弃疾 手捻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

  • 新晴野望

    【原文】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

  • 桃夭(《诗经》)

    【原文】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 余杭四月

    【原文】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

  • 【最新文章】

  • (2)“当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
  • 【A】(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B】人一
  • 曾经有过的落日
  • 2.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
  • 醉翁亭记
  • 天净沙·秋思
  • 大时代需要大担当
  • (5)《饮酒》中表现陶渊明悠然自得的名句是
  • (6)《过零丁洋》中体现文天祥民族气节的千
  • (7)古诗文中有很多抒发自信乐观情怀的诗句
  • (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
  • 饮酒(其五)
  • 桓公明日弋①在廪,管仲、隰朋②朝。公望二子
  • 你了解大脑吗
  • 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