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
作者:未知 文章ID:23343 浏览:
【原文】
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多少年来,这两个主人公一直被人们当作神童传颂,并且成为我国教育儿童、开发智慧的典范。可是,他们两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创造性思维,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虽然习惯性思维会使人得出一种前人已经做出过的合乎常理的答案,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仍以上面两个典故为例。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称,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称大物用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砖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同样,在儿童落下水缸之时,其他儿童想到的是怎样从水缸上面将落水者救出,这也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司马光救人成功,正是由于他突破了这一点,从而出现了破缸救人的壮举。
所谓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扩散思维而言,要求人们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为事物本身的性质所束缚。比如,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就集中思维而言,要求人们通过逻辑分析,对经扩散思维而得出的设想,按问题解决的要求去进行筛选和最优化。坚持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就有可能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教改中,我们应重新认识和评价“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重视并提倡创造性思维。
【问题】
10.作者在文中的主张是什么?(4分)
11.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三段都叙述了“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破缸救人”这两个典故,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12.习惯性思维的不足之处是什么?(3分)
13.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 】和【 】进行对比,增强了说服力。(4分)
14.试另举一例,说明什么是扩散思维。(5分)
【参考答案】
10.(4分)要重视并提倡创造性思维。
11.(4分)在第一段中的作用是引出论题,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证明创造性思维能够解决按常规无法解决的问题。
12.(3分)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
13.(4分)创造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
14.(5分)(略)(举例要恰当,并加以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