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
作者:未知 文章ID:24252 浏览:
【原文】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乙】良①尝闲从容步游下邳②圯③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④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⑤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⑥,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遂去。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①良:张良,汉初三杰之一,佐刘邦建汉,封留侯。②下邳:今江苏邳县南。③圯(yí):桥。④鄂:通“愕”,惊讶,吃惊。⑤业:已经。⑥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问题】
7.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直堕其【履】圯下 ②父曰:“【履】我!”
B.①【后】五日平明 ②【后】,何也
C.①与老人【期】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
D.①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②齐【师】败绩
8.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行道之人弗受
C.良殊大惊,随目之
D.因长跪履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有一老父,衣褐。
10.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孟子认为,是否接受“一箪食”、“一豆羹”乃至“万钟”之物,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是什么?(1分)
(2)有同学读到【乙】文,认为以【甲】文中的“行道之人弗受”与“乞人不屑”的标准来看,张良不应当为老人做事。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7.(2分)C
8.(2分)B
9.(4分)(1)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命,不吃就会饿死。
(2)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
10.(4分)(1)是否符合礼义的标准。(1分)
(2)(2分)观点明确,说理充分即可。仅有观点,没有理由,不得分。
示例:圯上老人只是试探张良,并非带有辱侮;张良“为其老”“强忍”,为老人做事,是敬老的体现,这样做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持反面观点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