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心思
作者:未知 文章ID:24345 浏览:
【原文】
雨季心思
①【雨多成洪,洪如猛兽,给人带来灾难。缺雨成旱,旱如烈火,能把农人的希望一把火焚掉。】听南方水灾四起,我庆幸生了个好地方,不用担洪水灭顶之忧。可是,又生思虑,由于久不见雨,人心生烦,便无端地想起几乎忘掉了雨声。心里好笑,什么不好想,单单想雨声!
②记得小时乡里什么都缺,惟不缺雨。
③来到伏季是雨季,不知不觉雨就来了。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面的活,忙起家里的活,孩子闲着爬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很快,院子里打起一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院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哩咕叽响。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下面摆了一溜住家过日子的家什,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不一样。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叭叭的响声像是一阵鞭响。纸湿透了,水流进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
④奇妙的雨声,令你兴奋,能随着雨声幻想许多让人高兴的事儿。人若是困了,想睡觉,下雨天最好睡,此时的雨声是催眠曲,尽管外面是风雨交加,雨声响得清楚,却不耽搁睡觉,反而睡得更香。经过了连续劳作的农人,平日里舍不得大白天睡觉,只有到了雨天,才是睡大觉的好时光。雨天睡觉并不需要在炕上或者床上,只要有个地方不漏雨,铺个小草帘,保准躺下就呼噜,常常是呼噜声盖住了雨声。有时被雨声惊醒,翻个身继续打起呼噜。有时下一天雨,有人能连饭不吃一睡一天。都说下雨的天好睡觉,只有知知热的人才知道,哪里是雨天好睡觉,那是把人累的。
⑤夜里下雨水声更大,却不影响睡觉。那时很少见到夜里下雨了,谁家因雨声吵得睡不着、即使再严重的神经衰弱,夜里下雨了,也不有起来吃安眠药,保证睡得比平日香。所以有不少睡不着觉的人盼下雨。
⑥这些年雨水确实少了,夜里听雨声的时候自然不多。听不到雨声,心里常发慌,甚至睡觉也不安稳。突然一天夜里,我听到了雨声,敲打着盆盆罐罐叮当响了一晚上,闻着久违的雨声,心里一舒服,觉睡得很香……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是楼上二楞子洗澡忘关太阳能水箱了,水顺着雨水管道经过五六层楼流在屋檐下隔壁二大妈的垃圾桶上……
⑦打这儿起,每当睡不着觉的时候,心里便盼望着可又害怕雨声。
【问题】
10.通读全文,看看作者围绕心思写了儿时雨季中的哪些情趣,请用简明的语言分点归纳。[2分]
答:【 】
11.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分]
答:(1)愿望是【 】
(2)特点是【 】
12.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既“盼望”着雨声又“害怕”那雨声呢?
[2分]
答:【 】
13.将第三段和朱自清《春》中的一段文字作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两个文段中“雨”的特点。[2分]
答:《雨季心思》的特点是【 】
《春》的特点是【 】
(2)从描写的角度,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写雨的异同。[2分]
①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答:相同点是【 】
不同点是【 】
【参考答案】
10.①隔着窗棂看院子下雨的乐趣
②白天下雨时人们睡觉的惬意
③雨夜里人们睡得比平日更香(说明:三点答出两点就给满分)
11.表达作者希望下雨但不要下太多的雨(或:希望风调雨顺)的愿望。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对称;语言简洁形象。
12.因为缺雨干旱,危害极大,所以“盼望”着雨声;又因为“二楞子洗澡忘关太阳能水箱”的滴水声,不是真正的雨声,所以又害怕那浪费水的“雨声”再次出现。
13.(1)《雨季心思》的雨是清爽畅快或畅快淋漓
《春》的雨是细密绵绵或悄无声息
(2)相同点是都从视觉(直接或正面)写雨的各种形态
不同点是本文第三段又从听觉写雨水砸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声响;《春》则从侧面(间接)写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