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湖影文踪

发布时间:2015年9月11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4378  浏览:

【原文】
    湖影文踪
    ⑴常熟山水给人的感觉不是辽阔,不是雄壮,而是温柔似梦的亲切,唯美如画的恬然。
    ⑵品赏这方山水,视觉是一种引导,随着视角的不断变换,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就会朝我们款款走来。故事中的主人公已经沏好了虞山茶,等着我们入座,和他海阔天空地随便聊聊,人生冷暖在一壶茶里变得平和而从容,他把落魄和困顿藏在山水的背阴处,带领我们走进他行云流水的生活……
    ⑶“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就住在虞山脚下、尚湖畔的茅屋里。他在林间行走,就地取材,以虞山赭石作颜料,首创影响明清两代绘画的“浅绛山水”,功力到处,一派生机。
    ⑷黄公望是有着魏晋风骨的性情中人,鱼翼《海虞画苑略》中有一段对黄公望的记述,他“常于月夜棹孤舟,出西郭门,循山而行,山尽抵湖桥,以长绳系酒瓶于船尾,返舟行至齐女墓下,牵绳取瓶,绳断,抚掌大笑,声振山谷,人望之以为神仙。”黄公望寄情尚湖,也寄情于酒,尚湖是他的灵感源泉,酒使他忘却了世事沧桑,进入一个超然的审美境界,正所谓“酒中乾坤大,醉里得真知”,他挥动如椽大笔饱蘸情性,在纸上叠石成山,引泉理水。一幅幅画描绘的是风景,也是心境,是梦境,也是迷宫,在这个居住和文化理想构成的双重空间里,所有的气息都通向古典的家园。这个家园仿佛是一个守护着自己梦想的心灵,它把喧嚣和烦躁挡在墙外。俯仰湖光山色,我们感到一种浸润肺腑的美感灵动,越是和时代同步跃进,它内在的幽静和空灵就越让人感到震撼,这是一种悠远的精神呼唤。
    ⑸明朝的一天,38岁的辞官回到了家乡,他走过尚湖的时候,一下子被故乡的山水深深打动,他明白这就是生命和精神追求的本源。他在尚湖边住了下来,兴酣落笔,“旷志怡情”,他的名作《尚湖赋》,既有人间烟火的亲切,又有世外桃源的超凡脱俗,细细体会,我们若有所思,感受他对高山流水的挚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抒情。他的书案上堆放着他的著作,就仿佛巍巍青山……
    ⑹“万顷扬孤舲,烟波似洞庭。水于春后碧,山为雨来青。云暗隔林树,莲香何处汀。白鸥飞去远,诗思入空冥。”
    ⑺这是清代中叶袁枚最得意的常熟女弟子席佩兰笔下的尚湖。席佩兰和她的丈夫孙原湘都以诗歌抒写“性灵”,咏怀乡情,尚湖是这对伉俪诗人经常泛舟游玩的地方。
    ⑻明末清初,一道绚丽夺目的长虹出现在虞城文艺的天空,灿烂成一刻到永远的辉煌,以“虞山”命名的诗派、琴派、画派和印派的代表人物如群星璀璨,闪耀在众多仰慕者的瞳仁之中
    ⑼尚湖附近的姚家甸,长眠着“虞山琴派”一代宗师严天池。民国时期,今虞琴社的同仁对严墓进行了修缮,并设立古琴式花岗岩石碑一通。清风明月,沐手焚香,琴就在严先生的跟前,依然在拨动他的心弦。逝者如斯,古音尚存……泠泠琴音,见证了高山流水的深情厚谊,这是常熟绵延不绝的文化强音。“清微淡远”,道出了虞山琴派的艺术追求,不也正是常熟山水形象的写真吗?
    ⑽还是那样亲切和熟悉,我们欣赏名列“清六家”的王翬和吴历的水墨丹青,细致而明确地感受到了常熟山水的风采和韵味。【画家们接过黄公望的神笔】,开辟出一方崭新的天地。皆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一种氛围,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体会。
    ⑾“尚父湖波荡夕阳,征诛渔钓两难忘”,这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尚湖边吟咏的诗句。1927年秋天,于右任专程赶到常熟拜访“新虞山印派”创始人赵古泥。在赵古泥的陪同下,他游览了尚湖、虞山等景点,临别时,赵古泥把自己的作品专集《拜缶庐印存》送给于右任,还为于右任精心刻制了十多方印章。荡桨尚湖是于右任毕生的怀念,是他梦中的花朵,是喝不完的一杯陈酒。赵古泥辞世后,他睹《印存》思故人,发出了“惆怅江南又陨霜”的感慨。
    ⑿在漫长的历史记忆里,各有建树的常熟儿女在尚湖停留,他们生命的光辉和文化的神采是那样醒目,那样耀眼。尚湖在他们回肠荡气的诗吟里,在风韵流动的画作中,显得清丽可人,神采奕奕。尚湖是文人雅士梦寐以求的诗意家园,尚湖是常熟文化宁谧的后院。
    ⒀朝花夕拾,从前的家园渐行渐远……

【问题】
    20.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尚湖有什么特点?(2分)
    [答]:
    21.文章第5段写到明朝的在《尚湖赋》中“旷志怡情”,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丁奉在这篇赋中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2分)
    [答]:
    22.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从黄公望到于右任,作者按照历史时间的顺序依次讲述了与尚湖密切关联的文化名人,表现了尚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B.于右任的诗句“尚父湖波荡夕阳”说明和尚湖有关的历史传说远比作者在文中所介绍的更为悠久。
    C.作者认为“尚湖是常熟文化宁谧的后院”,这说明了尚湖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D.从文章的题目“湖影文踪”来看,作者欣赏尚湖,主要是欣赏了和尚湖有关的文学掌故,如丁奉的赋、席佩兰的诗等等,以此展现了尚湖的文学魅力。
    [答]
    23.作者介绍王翬和吴历,为什么要说“画家们接过黄公望的神笔”?(2分)
    [答]:
    24.你认为文章末尾“朝花夕拾,从前的家园渐行渐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说说我们对于“渐行渐远”的状况应该怎样做?(3分)
    [答]:

【参考答案】
    20.尚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文人雅士梦寐以求的诗意家园,是常熟文化宁谧的后院。
    21.对高山流水的挚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抒情。
    22.D
    23.这一句表明尚湖文人传承着以往的历史文化。
    24.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怀念。我们应该继承传统,保护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挪威人喜食新鲜沙丁鱼。而渔民们每次捕鱼归来时,鱼在途中就死
  • 下一篇:(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