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偶翻典籍,读到苏轼的《留侯论》,苏老先生用“能忍”概括出
作者:未知 文章ID:25086 浏览:
【原文】
①偶翻典籍,读到苏轼的《留侯论》,苏老先生用“能忍”概括出张良①的性格特征,由此推论出“能忍”是事业上成功的秘诀。对此高见,我委实不敢苟同。
②诚然,在一定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人的确需要一种“能忍”的精神。文天祥“隐忍以行”、“将以有为”。朱自清忍饥挨饿,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
③然而,世间也有许多事情,都是断然忍不得的。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忍无可忍。闻一多面对特务的屠刀,拍案而起。孙中山率先革命,不能自忍。鲁迅呼号呐喊,其情何忍?
④所以,把事业成功的关键归之于“能忍”,这太偏颇。
⑤朝更代易,处于当今社会,居然有人气度恢宏,不该忍而“忍”之,路见不平,绕道而行,面对不法之徒,忍气吞声,噤若寒蝉,美其名曰:“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⑥如此之“忍”,我想,若苏老先生地下有知,定会大声疾呼,不能滥“忍”。
注:①张良: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
【问题】
14.本文作者所阐明的观点是什么?(1分)
1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3分)
16.“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的体会。(2分)
【参考答案】
14.(2分)把事业成功的关键归之于“能忍”,这太偏颇。
15.(2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各0.5分)。
示例一:列举了陈胜、吴广忍无可忍,揭竿起义的历史事实(1分),具体论证了“把事业成功的关键归之于“能忍”,这太偏颇”的论点,增强说服力(1分)。
示例二:把文天祥“隐忍以行”、朱自清忍饥挨饿和陈胜、吴广忍无可忍、揭竿起义,闻一多面对特务的屠刀,拍案而起进行对比(或将古人“不忍”和当今社会有人不该忍而“忍”对比)(1分),有力论证了“把事业成功的关键归之于“能忍”,这太偏颇”,使说理更充分(1分)。
16.言之有理即可。(“结合实际”得1分,“谈体会”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