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作者:未知 文章ID:25195 浏览:
【原文】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出师表》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问题】
1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加黑的词语。(4分)
(1)不以臣【卑鄙】( )
(2)【庶】竭驽钝( )
(3)时人【异】焉( )
(4)以亮有【殊】量( )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13、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甲]、[乙]中找出能体现诸葛亮这种志向思想的句子:(2分)
[甲]文:“”;
[乙]文:“;”
14、下面哪组诗句最能概括选文中[甲]的内容,试说明理由。(1+3分)
A、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B、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段待阖棺。——陆游《病起抒怀》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 )组,理由:【 】
【参考答案】
11、(1)身份低微,见识浅陋(或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2)希望
(3)以……为异,对……感到奇特
(4)特别的,非凡的(4分)
12、(1)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3分)
(2)诸葛亮深感刘备有雄姿伟态,冠压众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以表达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3分)
1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躬耕于野,不求闻达”;(2分)
14、A组(1分),理由(3分):“三顾”句生动地概述了选文[甲]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的内容;“两朝”句更令人想起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建蜀汉,白帝托孤,辅佐刘禅“兴复汉室”诸事。
【附译文】
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就有超出众人的才能,有着英雄的气量,其身高八尺,高大俊美,当时的人认为他是奇才。汉末动乱之际,他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在乡野亲自耕种,而不想扬名于世。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是稀世少有之才,于是三次去他住的茅屋拜访他。诸葛亮深感刘备有雄姿伟态,冠压众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以表达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等到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拿整个荆州献降,刘备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没有立身之地。当时诸葛亮二十七岁,借机献上妙计,亲自出使孙权,到吴国都会求援。孙权既素来佩服刘备,又看到刘派来的诸葛亮儒雅奇伟,而对他十分敬重,当即派遣三万士兵去援助刘备。刘备有了这三万士兵,便和魏武帝展开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平定了整个江南。后来刘备又向西攻取了益州。益州平定后,(刘备)任用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以后,(又)任命诸葛亮做丞相,总管尚书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