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读书的三境界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1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7日
作者:童道明  文章ID:25420  浏览:

【原文】
    读书的三境界
    童道明
    ⑴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
    ⑵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了书写《资本论》,让天下的有革命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理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一些历史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只有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的。
    ⑶第二境界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生动的例子是曹禺1930年进入清华大学后利用三年的时间读遍了清华园图书馆中从古希腊悲剧到奥尼尔的所有世界戏剧的经典名著,之后,也是在清华园图书馆内于1934年写成了《雷雨》。这种天才式的读书境界,一般人也是难以企及的。
    ⑷第三境界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个境界,我们自觉努力之后是可能达到的。重要的是,要“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理解为不要“死读书”,这样就能“会意”。读书务求“会意”,清代有位诗人就说过,“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知味”与“会意”是一个意思。【“会意”可以有大小之别,概括言之就是能诱发恻隐之心等美好情愫产生的联想。】
    ⑸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一文里发表了一个很好的见解:“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
    ⑹我要补充的是,最好不是“寻找一个”,而是寻找几个。拿我自己来说,与我最贴心的作家,在中国古代作家里是陶渊明,在中国五四以来是冯至,在俄罗斯是契诃夫。
    ⑺前几年我沉浸在契诃夫的文字里。他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能让我吃惊。契诃夫对“美的空费”常生伤感之情。他有篇小说叫《美人》,写的是主人公在穷乡僻壤见到两个美丽的姑娘之后生出的“惋惜美丽”的惆怅。去年我在云南一个哈尼族的村寨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竟然也产生了“惋惜美丽”的念想。
    ⑻但给我带来最大的阅读愉快的中文书,还是五四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文学作品。读朱自清的文章、王统照的文章、冯至的文章......你能愉快地感觉到你在读很正直的、很厚道的、很有学问也很有灵性的人写的文章。
    ⑼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里说到契诃夫的人道主义时,写了这样一句:“现在我们有些文学作品缺乏契诃夫的善良”,我可以照着这个样子说,现在我们有些文章缺乏朱自清的厚道。
    ⑽当然,寻找自己能与之“会意”的作家时,可以将眼光放宽些。
    ⑾不要忽视并非文学界的作者的作品。实际上,文学界之外的人写的文章往往是挂着作家头衔的人未必写的出来的。像演员于是之写的《幼学记事》《祭母亲》就是绝好的文章,像画家吴冠中的文章篇篇可读。
    ⑿不要忽视并非“大腕级”的作家的作品。实际上,所谓二流作家的有些作品是一流作家也未必写得出来的。如果有人要我推荐抒情散文,我也许会向他推荐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如果有人要我推荐哲理散文,我也许会向他推荐李健吾的《切梦刀》;如果有人要我推荐学者散文,我也许会向他推荐梁遇春的文章。还是举自己的例子,我以前写长篇论文,写剧评,起念写散文、随笔,是在读了百花出版社出的《梁遇春散文选》之后。
    ⒀一个人不可能读遍天下书,也没有必要。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阅读的局限性。我上小学的时候,小伙伴好像都在读《七侠五义》之类的武侠小说,但我不读,而且立志不读武侠小说,因此我很可能与金庸先生的作品“失之交臂”,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选自《教师博览》,有删改)

【问题】
    13、请简要概括作者提出的读书三境界。(3分)
    ▲
    ▲
    ▲
    14、关于怎样做到读书的第三境界,作者给了我们哪些建议?请概括。(3分)
    ▲
    15、结合文中作者的论述,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
    16、关于文中的举例论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举曹禺博览群书后才创作了《雷雨》,是为了证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种天才这种天才式的读书境界,一般人也是难以企及的。
    B.举自己在云南看到美丽姑娘产生“惋惜美丽”的念想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了契诃夫作品与自己“贴心”,对自己所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C.举自己读了《梁遇春散文选》之后,由以前写长篇论文,写剧评,改写散文、随笔,是为了证明像梁遇春这样虽非“大腕级”的作家作品,但对自己的影响也很大。
    D.举小时候小伙伴好像都在读《七侠五义》之类的武侠小说,但自己不读,是为了证明自己与金庸先生的作品“失之交臂”,是没有办法的事。
    17、作者说,读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感到自己“在读很正直、很厚道的、很有学问也很有灵性的人写的文章”,在你学的关于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春》《背影》中,有和作者一样的体会吗?试举一例分析。(2分)
    ▲

【参考答案】
    13、(3分)即“为天下而读书”、“天才式读书”、“会意式读书”。(一点1分)
    14、(1)不要“死读书”;(2)寻找几个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作家的书来读;(3)寻找自己能与之“会意”的作家时,可以将眼光放宽些。(一点1分)
    15、(2分)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能领会作者所传递的一种美好与善良的情愫,获得熏陶;(1分)或在现实生活与之相类似的场景中产生联想(得到心灵的契合、感悟)。(1分)
    16、(2分)D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宝山记游
  • 下一篇:回家的花朵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