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和痛苦的领悟
作者:俞敏洪 文章ID:25425 浏览:
【原文】
幸福和痛苦的领悟
俞敏洪
①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无数次注视着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的冲动。
②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黄河边上,用瓶子灌一瓶河水。泥浆翻滚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黄色的世界。在瓶子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了痛苦和绝望,感到了黄河河床不断提高带来的灾难,感到了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
③一段时间后,我把目光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浑浊的泥沙沉淀下来,上面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看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整个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地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④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地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活,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管痛苦能不能消失,都只让它占有我们心里的一小片空间,那大部分的空间就会被幸福充实。有人觉得痛苦多,有人觉得幸福多,不是因为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因为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想到这里,我把水瓶中的水晃动了一下,已经变得非常清澈的水在一瞬间就又变得浑浊不堪。
⑤而生命的难处在于,我们很难让生命静止不动,使我们能够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彻底把痛苦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不再翻滚。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存在的最本质的意义。
⑥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我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丽。看着滔滔的河水,翻滚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不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涵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把人的生命不断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流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
【问题】
18.根据文义梳理出作者对幸福和痛苦的领悟过程。
一瓶浑浊的黄河水,使我感到了▲;一瓶澄清的黄河水,使我看到了▲;一条奔腾不息的黄河,使我意识到放大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
19.阅读第④段,说说我们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原因是生命。
▲(2分)
20.第⑥段中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用来比喻什么?(3分)
▲21.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正确地对待痛苦往往会让暗淡的人生重见光明,走向幸福。请从下列名著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来证明这一观点。(3分)
《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
2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文中反复描写滔滔黄河水浊浪翻滚,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绝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B.文章第④段中最能表现“痛苦与幸福交织相融的关系”的两个动词是掺杂、渗透。
C.第④段中的开头语句“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D.第⑤段画线语句中的“其中”一词,在文中具体指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的状况。
【参考答案】
18.(2分)痛苦和绝望
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19.(2分)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地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用自己的话回答,意对即可。)
20.(3分)比喻我们幸福和痛苦混合的(1分)、壮阔美丽并充满生机(1分,答出一点即可)的生命(1分)
21.(3分)示例:如《名人传》中,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痛苦,没有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而是选择了勇敢地承受,积极地面对,终成一代音乐大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想自杀,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他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开始了文学创作,出版了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正确地说出人物以及与之对应的事例(1分),简要分析这一人物是如何正确地对待痛苦的(1分),得出走向幸福的结论(1分)
22.A(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