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一字胡”说明什么 乙文:历史题该怎么考
作者:未知 文章ID:25623 浏览:
【原文】
甲文:“一字胡”说明什么
张映光
期中考试,女儿的语文卷子上有一道题被扣分,那道题是:“鲁迅先生的一字胡表现了什么?”
我问女儿为什么会错,女儿说:“只答对了标准答案上的一点,第二点答错了?”“标准答案是什么?”我又问。女儿说:“标准答案是‘鲁迅的胡子表现了他刚毅和坚强的性格。’我只答了‘刚毅’,‘坚强’没答上,答成‘有信心’了。”
我之所以这么问来问去,说实话,是因为我也不懂,我根本没想过鲁迅先生的一字胡还会有什么深刻寓义。
我转身拿这一道题考一考也是读中文的孩子爸爸,不料他也答不出,竞还面无愧色地说:“鲁迅留一字胡说明他喜欢一字胡呗,不然斯大林留山羊胡子又怎么讲?”
类似的困huò不胜枚举。记得早在女儿上小学时曾有一次向我请教:“低垂”的反义词是什么?我答:“高昂。”第二天,女儿作业本上一个大红叉又赫然在目,叉的便是那一题。女儿便有一点看不上我这个在大学里教中文混饭吃的老师,这对我是有一点刺激的。于是在不久的一次家长会结束后,我斗胆就这个问题向女儿的老师请教了一下,回答说:标准答案应是“高举”。我不再说什么,我知道任谁都抗不过标准答案。曾在报纸上读到过:有一个学生对巴金文章的分析被老师判为错误后,因不服气而给巴金本人写信请教,巴金回信认为这个学生的分析是对的,可老师坚持标准答案的说法,认为这个学生的答案是错的。也就是说,巴金也不能正确理解自己的文章,他的回答不符合标准答案只能算错。巴金尚且如此,何况我辈?
我好友儿子的例子让我心jì不已。那是一个内秀而有主张的孩子,在沉重的学业负担下,他时常流露出与大自然亲近的渴望,有时,他会一个人躺在大楼顶层的夜色里,用望远镜长时间地遥望夜空,与星星月亮说说心事。
像这样的孩子自然不愿按部就班地死记课本的条文,他常会固执地问,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答?为什么不能那样答?弄得他母亲忧心忡忡。去年,他参加中考,目标早已瞄准了一所省重点中学。那次中考的作文题是——“我渴望……”,“我”渴望当个科学家或者其他什么对社会有贡献的角色。可我好友的儿子却与众不同地写成了:“我渴望变成一只小鸟”。在这里,鸟是渴望的寄托物,变成小鸟又使渴望充满了抒情色彩。我为这个题目
喝彩。但是,按照题目写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一定就能有好结果。这篇至关重要的作文最终给的是走题的分数。要知道,作文的失分在千军万马的应试竞争中几乎是致命的。这个挺不错的孩子还仅仅是在想象中飞了一飞便折断了翅膀,跌落在望眼欲穿的重点中学分数线下。
(选自《繁星散文精品选》)
乙文:历史题该怎么考
张寿卿
我儿子正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第二问儿子答不出,我帮他查找资料,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它的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总是同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我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选自《读者》)
【问题】
17.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2分)
(1)困huò( )
(2)心jì( )不已
18.请你说说甲文反映的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3分)
答:
19.阅读乙文说说中国与美日历史考题的区别在哪里?(3分)
答:
20.甲文中你认为“我”好友的儿子把作文写成“我渴望变成一只小鸟”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答:
21.联系甲文最后。一段,揣摩老师为什么给“我”好友的儿子作文一个走题的分数?他的文章如果出现在日美老师的手上,你认为他可能会获得怎样的评价?(3分)
答:
22.相关链接:下列三则材料,照应了甲乙两文的共同问题,这个共同问题是什么?写出你的探究发现。(3分)
材料一:几乎每一年,我们的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生物、信息学竞赛,都能够获得一块又一块金牌。一方面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金牌选手”与“读书高手”,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缺乏世界级的大科学家。
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都行,而一到成年就不行了。奥赛金牌那么多,而诺贝尔奖我国至今没有人获得。
材料二:在我们小学的课堂测试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老师出的题目是“冰融化后变成了【 】”。
有学生答案为“春天”被判错;老师说,答案应该是“水”。
材料三:据报道:1998年高考的语文卷子在“战胜脆弱”的作文题中出现了大量雷同,竞有许多考生因为要战胜脆弱,便编造自己的父母亡故,然后在文中大谈自己是如何克服因难的。
答:
【参考答案】
17.惑
悸
18.反映老师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下降。
19.我们中国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日美侧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在沉重的学业负担下,孩子非常渴望自由,想要摆脱沉重的学习压力的束缚,向往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21.第一问:他没有写成渴望当个科学家或者其他什么对社会有贡献的角色。
第二问:围绕评价此题目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等内容来写。
22.示例:我们的教育是老师喜欢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结果是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削弱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好多学牛不敢说真话、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