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
作者:未知 文章ID:25690 浏览:
【原文】
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见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亲何故自隳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问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换衣服,引百余骑亲自来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围巡哨了一遍,方回。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传令与诸将:“倘兵来,只见山顶上红旗招动,即四面皆下。”
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又问:“街亭左右别有军否?”探马报曰:“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懿乃命张郃引一军,当住王平来路。又令申耽、申仪引两路兵围山,先断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乱,然后乘势击之。当夜调度已定。次日天明,张郃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问题】
19.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段意。(4分)
20.司马懿的用兵特点是什么?攻打街亭采取了哪些步骤?(4分)
2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马谡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22.司马昭认为“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司马懿也认为“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这是为什么?而马谡屯兵山上的理由是什么?(5分)
23.两段文字哪些文字反映了“话本小说”的特点?(2分)
24.写出与两段文字中的人物有关的成语或典故。(不少于5个)(3分)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它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反映了动乱人民的灾难和痛苦,以及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B、《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
C、《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课文没有像其他回那样神话诸葛亮,而是把他写成有血有肉的人,尤其是“挥泪斩马谡”的情节,刻画出孔明爱才、惜才、不忍杀马谡的仁义心肠。
D、从写作特色上看,《三国演义》的语言简练生动,鲁迅评价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结构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和精巧。
【参考答案】
19.第一段:写司马懿父子侦察分析街亭敌情,做到知己知彼;第二段:写司马懿围困蜀兵,用兵谨慎,部署周密。
20.重视调查研究,部署周密,有条不紊。步骤有三:先阻挡援兵,后围山断水,再大军包围。
21.狂妄自大、死守教条、胸无良谋、刚愎自用。
22.司马氏父子的理由:①当道无寨栅,不能阻挡魏兵前进;②可断蜀兵水源,令其不战自乱。③屯兵山上,易受包围。马谡理由:凭高示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
23.“却说”。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诸葛吓退活司马;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5、C。刻画出孔明严肃军纪、终于蜀汉、严于自责、体恤部属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