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
作者:江祖 文章ID:26105 浏览:
【原文】
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
江祖
①自然界的变化,奥妙无穷,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身兼动物、植物的奇特生物。冬天的形状完全是虫,夏天的形状又像是草,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冬虫夏草。
②清代的蒲松龄写得好:“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界物理信无穷。”那么,这冬虫夏草究竟是怎样“变化生成一气通”的呢?
③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生息着一种叫蝙蝠蛾的昆虫,就像许多蛾类生物一样,蝙蝠蛾在长出翅膀之前,也经过蛹状幼虫阶段。蝙蝠蛾的幼虫极喜低温环境,它们生活在地表之下,以植物的根茎为食。当大雪飘飞的冬季来到时,它们纷纷潜伏于冻土层中。等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气温逐渐上升,蝙蝠蛾幼虫就会来到土壤表层开始它们漫长的4年虫生。
④这是蝙蝠蛾本来应该拥有的正常虫生,然而偏偏在蝙蝠蛾极喜的生存环境里还有另外一种生物也同样极喜低温和高海拔,那就是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同样喜欢低温和高海拔的虫草菌与蝙蝠蛾所不同的是虫草菌生活在地表上。
⑤分别生活在地面和地下的两种生物,本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当虫草菌孢子随着雨水渗入地下,如果机缘巧合,孢子正好和蝙蝠蛾幼虫遭遇,便会粘附在蝙蝠蛾幼虫身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就会萌发出牙管,这些尖状的牙管通过蝙蝠蛾幼虫的口腔、气孔等一切可能的通道侵入其体内,并在它的体内形成真菌丝。真菌丝充分利用蝙蝠蛾昆虫体内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在其体内迅速蔓延,把它的“五脏六腑”消耗得一干二净,真菌丝也就充满整个虫体。一种异物无端侵入体内并且不断蔓延,小小的蝙蝠蛾幼虫虽然也会为此烦躁、痛苦,它在人类看不到的地下苦苦挣扎。但最终,一切挣扎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表面看来,蝙蝠蛾幼虫仍然是一条虫的样子,实际上只是一个僵死尸体的空壳。到了夏季,冰冻的表层土壤消融,土壤温度升高,真菌丝就会穿通虫壳,破土而出,并逐渐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顶端有一个菠萝状的囊壳。
⑥到此,【原本普通至极的蝙蝠蛾幼虫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之后,和同样普通至极的虫草菌珠联璧合,就生成了大名鼎鼎的冬虫夏草。】
⑦冬虫夏草的变化是这样奇特,其神奇的功效也非常之多,它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因此,自古以来就被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早在1757年的《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⑧《文房肆考》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名叫孔裕堂的人,他的弟弟患虚弱症,出汗极多,但又怕风怕冷,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房门紧闭,处在帐中,仍然有怕风怕冷的感觉。得病三年,医药无效,病情愈来愈严重。后来有位亲戚从四川来,送他3斤虫草,他每天用虫草与肉类炖食,竟然一天天好起来,不久就完全痊愈。
⑨冬虫夏草这一奇特的高原精灵因功效卓著,而采集又特别困难,所以愈觉珍贵,身价百倍。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
【问题】
18、第②段引用清代松齡的诗有什么作用?(3分)
19、冬虫夏草是“一种身兼动物、植物的奇特生物”,它的“奇特”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20、选文说明事物很有条理,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3分)
21、读了第⑥段画线句子,你受到怎样的启迪?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8、(1)承上说明冬虫夏草的奇特;(1分)(2)启下写冬虫夏草的“变化生成一气通”;(1分)(3)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趣味性。(1分)
19、(1)形状奇特;(2)冬虫夏草的变化奇特;(3)功效奇特。(少答1点扣1分,全部扣完为止。)
20、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1分)开头和结尾相呼应,突出了冬虫夏草的‘奇特’,中间两部分分别介绍冬虫夏草的奇特变化和药用上的奇特功效。(1分)另外,还用了“冬虫夏草究竟是怎样生成一气通”的呢?“冬虫夏草的变化是这样奇特,其神奇的功效也是非常之多”这样承上启下的句子,使文章的结构有机统一。(1分)
21、(1)要想有甩作为,要想成功,要想成名,必须付出痛苦艰辛的代价,有时甚至是生命;(2分)(2)同时还要搞好合作,珠联璧合,相信“1+1大于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