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自卑像谦恭一样美丽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9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6229  浏览:

    2006年10月,我来到长沙去赴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约会,而我心中的“恋人”就是那座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正当我随着人流,脚步匆匆地扑向它怀抱的时候,道边一座孤零零的小亭静静地走进了我的视线。它掩映在书院前的一片绿阴丛中,前面湘江碧波滚滚,浩荡北去,后面岳麓群峰巍然屹立,红叶似火。小亭孤独地守望着几株苍老的古柏,岁月的风雨雕刻出它的斑驳,历史的烟云也暗淡了它昔日的异彩流光。那是一座朴实无华的小亭,却有一个令我惊异的名字——自卑亭。在这个崇尚自信,张扬个性的时代,一座小小的“自卑亭”留住了我匆匆的脚步,也留住了我浮躁的心。于是,在层林尽染的岳麓山下,我也用谦逊的砖和真诚的瓦在我轻狂的心中搭建了一个“自卑亭”。
    自卑亭的亭名源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迩”,近也,“卑”,低矣。其意在说人的道德修养方法,好比长途跋涉,须从近处开始,好比攀登高峰,须从低处开始。从自卑亭再向上走二百多米就看到了山脚下岳麓书院那古朴的院门,就见到那副家喻户晓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中透出的自信,从中洋溢的豪情,让人油然而生追求与超越的力量。从书院走出,伫立在自卑亭内,耳边回响着先贤的谆谆告诫:自卑是修养,自卑是进取,自卑是境界。湘水汤汤,翻滚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波澜;岳麓巍巍,高耸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峰峦。从自卑亭到院门这二百多米的路,走过的是从自卑到自信的心路历程,又何尝不是一条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呢?我似乎明白了这座书香醉人的院子中为什么走出那么多思想巨人的原因了。伫立在自卑亭内,仿佛行走在历史的画卷之中:昔日莘莘学子身处自卑亭内,俯首自问,孜孜以求;向隅苦读在书院之中,昂首向天,志存高远。
    在金庸的小说中,独孤求败是我的偶像。他一生之中,三把宝剑演绎出武术的精深和生命的玄妙。青年时利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中年时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老年时木剑“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追求者的执著和大师的谦恭与自省。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谦逊的品格、勤勉的作风往往被看做是守旧与过时,见到更多的情景是自己站在高高的峰顶,仰天长啸:我为什么这么高,我为什么这么壮,我为什么这样美!其实他不知道高大的不是自己而是脚下的山峰。常常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位瑞典前首相,他虽出身泥水匠,但他做泥水匠时是一个出色的泥水匠,当首相时是一个伟大的首相。曾经有记者采访他:“你当泥水匠和当首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他的回答出乎人们的意料:“感觉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站在高处而不头晕。”我敬佩他的幽默,更敬佩他的品格,如果人的一生都不头晕,那么就能避免从高处跌落的危险。站在高处不头晕,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美德。
    我曾经登上空旷荒凉的幽州台,陈子昂孤独的泪水夹带着唐风宋雨吹进我的生命里;我也在月落乌啼的寒山寺中侧耳凝听,张继深沉的叹息伴着悠远的钟声,穿越浩瀚的历史,回荡在我心中。生活有时需要我们放低自己的高度,这样我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生命有时需要我们去掉一些浮华的色彩,这样生命的底色才会更纯粹、更迷人。而当狂妄的迷雾遮住我们视线的时候,愚昧的陷阱就会在脚下张开血盆大口。
    人的生命很短,人的生命又很长。但我相信灵魂的永存,灿烂的灵魂可以照亮世界上最卑微的生命。而每一个高贵灵魂升华的轨迹也许都有这样的曲线:自卑、谦逊地出发,勇敢地奔向自信,最终超越可怕的平庸。就像伟大的牛顿说的那样:“我只是一个在河边玩耍的孩子,偶尔捡到了一个贝壳。”然而他怀着谦卑的心,捡到的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贝壳。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楼道口的一株水稻
  • 下一篇:论快乐
  • 【推荐文章】

  •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创作背景、赏析

    【原文】 清平乐① 题上卢桥② 辛弃疾 清泉犇快,不管青山碍③。千里盘盘平世界,更...

  •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赏析

    【原文】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① 苏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论题阐述】 奋斗 一词的本义就是指为了目标去努力行动。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很大...

  •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原文】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每一天,我们身边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它...

  • 海王星上为什么风暴不断

    在我们的心目中,风暴多起源于太阳的热力:阳光使大气和海水受热,造成空气对流而刮...

  • 站成一棵树

    父亲是在李阳出事的第二天赶回村庄的。 事情也不算大,李阳打了同学。李阳以前也打同...

  • 【最新文章】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赏析
  •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赏析
  •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创作背景、赏析
  • 陶渊明《答庞参军》赏析
  •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赏析
  • 垃圾分类的作文素材
  • 如何写作文——一次奇特的比赛(想象作文)
  • 如何培养孩子独自人格,让他学会承担自己的人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 如何写好作文之写人篇
  • 如何写好作文之叙事篇
  • 如何写好作文之写景篇
  • 如何写好日记之今天我来画美景
  •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 如何写好日记之斑斓校园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