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作者:未知 文章ID:26789 浏览:
【原文】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问题】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然则】何时而乐耶(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
(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0.(甲)文中的“古仁人之心”和(乙)文中的“本心”各指什么?(甲)文用原文回答,(乙)文用概括的语言作答。(4分)
2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2分)
22.以“岳阳楼壮美雄奇”为上句,再联系《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三篇课文写景特点,分别对出下句。(3分)
(1)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2)下句:①小石潭【 】
②桃花源【 】
③琅琊山【 】
【参考答案】
18.(4分)(1)那么[既然(这样),那么]
(2)同道(志同道合);归依;追随投奔
(3)优厚的俸禄
(4)停止
19.(4分)(1)啊!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或:两种人的心情),为什么呢?
(2)(接受这些俸禄)是为了美丽的宫室,妻妾的侍奉,那些认识的走投无路的贫困者感念我的恩德吗?(或译为: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20.(4分)(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或:①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②天性,天良)
21.(2分)对比
22.(3分)①凄寒幽静
②和平宁静
③蔚然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