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9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7038  浏览:

【原文】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问题】
    6.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世人盛爱牡丹    盛:多,众
    B.无案牍之劳形    形:身体
    C.不蔓不枝    蔓:长出藤蔓
    D.陶后鲜有闻    鲜:少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甲文紧扣“□□”这个文眼,运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从【    】、【    】、和【    】三个角度描写了陋室,表现了陋室不陋的题旨。
    9.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拿古贤之名室与“陋室”相提并论,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高尚的志趣和远大的抱负。
    B.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主要表达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志趣;乙文借歌咏莲寄寓洁身自好、鄙弃名利的志向。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D.甲文中作者安居陋室,厌弃官场生活,却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不愿与下层人民交往,自然流露出消极避世的心态;乙文作者则身居官场,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6.A(广泛,普遍)
    7.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
    8.德馨
    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或:室外景、往来人,室中事)
    9.D(甲文并无消极避世之意,主要表达安贫乐道的人生选择。)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5.提炼下列材料的主要信息,并提出至少一点针对性建议。(4分
  • 下一篇:①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
  • 【推荐文章】

  • 琅琊溪①

    【原文】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

  • 江南春

    【原文】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 雨雪曲

    【原文】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

  • 渐行渐远的村庄

    【原文】 渐行渐远的村庄 乔洪涛 ①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 ②茅草、...

  • 梦里花落知多少

    【原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 ①很少人知道我当过中学语文教师,因为相对于二十来年的记者...

  • 三日寻李九庄

    【原文】 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①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

  • 【最新文章】

  • 周顗①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司徒掾贲
  • 花脸
  • ①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于2012年3月在北京
  • 谈治学
  • 《曹刿论战》选段
  • 《苏州园林》选段
  • 母亲的桥
  • ③.在《捕蛇者说》的最后一段中作者直接揭露
  • ④.《陋室铭》一文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
  • ⑧.《春夜喜雨》的颈联,从视觉角度描绘出一
  • 3.班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脚踏一方土》,一
  •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诗人旷达的胸
  • ⑤《过零丁洋》中写国破家亡,身不由己的句子
  • 江南春
  •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