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
作者:未知 文章ID:27038 浏览:
【原文】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问题】
6.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世人盛爱牡丹 盛:多,众
B.无案牍之劳形 形:身体
C.不蔓不枝 蔓:长出藤蔓
D.陶后鲜有闻 鲜:少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甲文紧扣“□□”这个文眼,运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从【 】、【 】、和【 】三个角度描写了陋室,表现了陋室不陋的题旨。
9.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拿古贤之名室与“陋室”相提并论,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高尚的志趣和远大的抱负。
B.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主要表达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志趣;乙文借歌咏莲寄寓洁身自好、鄙弃名利的志向。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D.甲文中作者安居陋室,厌弃官场生活,却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不愿与下层人民交往,自然流露出消极避世的心态;乙文作者则身居官场,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6.A(广泛,普遍)
7.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
8.德馨
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或:室外景、往来人,室中事)
9.D(甲文并无消极避世之意,主要表达安贫乐道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