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作者:未知 文章ID:27070 浏览:
【原文】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问题】
9.判断以下四项哪一项的用法是相同的( )(3分)
序号
|
比较的字词
|
句子
|
|
A
|
是
|
是进亦忧,退亦忧。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B
|
之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C
|
心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D
|
为
|
故不为苟得也
|
或异二者之为
|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分)
11.请你说说【乙】文段所倡导的“义”在【甲】文段是如何体现的。(2分)
【参考答案】
9.(A)(3分)
10.(1)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2分)
(2)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3分)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或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