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
作者:梁实秋 文章ID:27567 浏览:
【原文】
纸
梁实秋
蔡伦造纸,见《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西历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一名宦官,亏他想出以植物纤维造纸的方法。造纸的原料各地不同,据苏易简《纸谱》说:“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人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多是植物性纤维,就地取材。我国的造纸术,于蔡伦后六百多年传到中亚,再经四百年传到欧洲,这一伟大发明使全世界蒙受其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文人最重视的纸是宣纸,产自安徽宣州,今宣城县,故名。绩溪县志:“南唐李后主,留心翰墨,所用澄心堂纸,当时贵之。而南宋亦以入贡。是澄心堂纸之出绩溪,其著名久矣。”按近人考证,澄心堂在今安徽绩溪县艺林寺监溪小学附近,与李后主宫内之澄心堂根本不是一个地方。李后主用绩溪的澄心堂纸,但是他没有制作澄心堂纸。宫中燕乐之地,似不可能设厂造纸。《文房四谱》:“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复有长可五十尺为一幅。盖歙民数百理其楮,然后于长船中以浸之,数十夫举杪以抄之。旁一夫以鼓节之。于是以大薰笼周而焙之,不上于墙壁也,由是自首至尾匀整如一。”澄心堂纸幅大者,特宜于大幅书画之用。不过真的澄心堂纸早已成为希罕之物,北宋时即已不可多见。《六一诗话》:“余家尝得南唐后主之澄心堂纸……”视为珍宝。刘攽(贡父)诗:“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后人闻此那复得,就使得之当不识!”如今侈言澄心堂,几人见过真面目?
旧纸难得,黠者就制造赝品,薰之染之,也能古色古香的混充过去,用这种纸易于制作假字画蒙骗世人。这应该算是文人无行的一例,故宫曾流出一批大幅旧纸,被作伪的画家抢购一空。
宣纸有生熟之别,有单宣夹贡之分。互有利弊,各随所好而已。古人喜用熟纸,近人偏爱生纸。生纸易渗水墨,笔头水分要控制得宜,于湿干浓淡之间显出挥洒的韵味。尝见有人作画,急欲获致水墨渗渲的效果,不断地以口吮毫,一幅画成,舌面尽黑。工笔画,正楷书,皆宜熟纸。不过亦不尽然,我看见过徐青藤花卉册页的复制品,看那淋漓的水渲墨晕,不像是熟纸。
文人题诗或书简多喜自制笺纸,唐名妓薛涛利用一品质特佳的井水制成有名的薛涛笺,李商隐所云:“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大概就是这种纸。明末盛行花笺,素宣之上加以藻绘、花卉、山水、人物,以及铜玉器之模形,穷工极妍。饾板采色的“十竹斋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可推为代表作。二十世纪初北京荣宝斋等纸店发售之笺纸,间更有模印宋版书之断简零篇者,古色古香,甚有意趣。近有嗜杨小楼剧艺而集其多幅戏报为笺纸者,亦别开生面之作。
自毛笔衰歇之后,以宣纸制作之笺纸亦渐不流行,偶有文士搜集,当作版画一般的艺术品看待。周作人的书信好像是一直维持用毛笔笺纸,徐志摩、杨今甫、余上沅诸氏也常保持这种作风。至于稿纸之使用宣纸者,自梁任公先生之后我不知尚有何人。新月书店始制稿纸,采胡适之先生意见,单幅大格宽边,有宣边、毛边、道林三种,其中宣纸一种,购者绝少,后遂不复制。
(摘自中学生美文品读系列《伴随你一生的科学美文》)
【问题】
11.古人造纸一般使用什么原料?(3分)
答:
1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答:
13.文中引用大量史料和古诗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4.请你展开想象,用“假如世上没有纸……”为第一句,写一段话,不超过100字。(5分)
答:
【参考答案】
11.一般使用植物纤维作原料。(3分)
12.我国的造纸术,于蔡伦后六百多年传到欧洲,这一伟大发明使全世界蒙受其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3分)
13.示例:引用史料和古诗,就避免过多的说明,节省了许多笔墨,同时又使说明内容翔实有据,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可读性更强。(4分)
14.(5分)示例一:假如世上没有纸,人类文明就会遗失更多;假如世上没有纸,文化传播就会十分艰难;假如世上没有纸,我们就会无书可读……
示例二:假如世上没有纸,我可以用电脑来写作;假如世上没有纸,我可以用手机短信问候远方的亲友;假如世上没有纸,森林就不会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