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作者:未知 文章ID:27742 浏览: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问题】
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1)年且九十 (2)且焉置土石
B(1)其如土石何 (2)惧其不已也
C(1)本在冀州之南 (2)虽我之死
D(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曾不若孀妻弱子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分)
答: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分)
答:
7、对于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是提出同样的疑问,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4分)
答:
8、有人认为愚公移山是愚妄的行为,有人认为愚公移山是聪明之举。对于愚公移山的行为,你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5分)
答:
【参考答案】
5、D
6、(1)凭你的力气,边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私心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
(2)于是就率领三个能挑担的子孙,凿石挖土,用畚箕(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7、妻子是担忧关切的语气 智叟是讥笑责难的语气
8、言之成理即可如:
我认为愚公是不明智的。
移山时费力,只凭人力是难于实现的。寓言最后不得不错夸娥氏二子之力来完成,这不正印证了这一点吗?且移山还可能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如搬家、开路或绕道而行来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