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作者:周国平 文章ID:28209 浏览:
【原文】
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周国平
①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②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为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③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当然,每天都读书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遗憾的是,当今教育正在无情地扼杀人性中这种最宝贵的特质。在这种情形下,我只能向有见识的教师和家长反复呼吁,请你们尽最大力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能保护多少是多少,能抢救一个是一个。我还要提醒那些聪明的孩子,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你们要善于学会自救。
④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衰读书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关键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状况,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了解了事物的表面,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⑤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绝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升的,读好书就是提升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
⑥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文章有删改)
【问题】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1.填空。(2分)
名言①: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清·萧抡
名言②:学问改变气质。——高尔基
上面的名言①可作为文章第( )段的论据,名言②可作为文章第( )的论据。
12.结合③④⑤段的中心句,说说这三个段落不能互换的原因。(3分)
13.理解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我还要提醒那些聪明的孩子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你们要善于学会自救。(“自救”具体指什么内容?)
(2)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了解了事物的表面,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仅仅”“唯有”分别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14.下面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读书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关键在于尝哪一瓢。
15.文章第⑤段说: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请你任选下列一部名著,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西游记》
【参考答案】
10.青少年要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2分)
11.③⑤
12.文章以“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有较高的读书品位”安排顺序论述真正的读者应具备的特征。读书应先养成癖好(习惯);然后在读书中依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选择好书,形成趣味;最后,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气质、品位(灵魂的品质)。(评分说明:结合中心句1分。分析三者的关系2分,若只答“层层递进”一词,得1分,大意对即可。共3分)
13.(1)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养成读书的癖好。(评分说明:围绕“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作答即可,2分)
(2)“仅仅”表明了作者只对读时尚书的否定态度;“唯有”强调了应选择有益的书籍(选择承载人类精神文明的书籍)来读。(评分说明:每个1分,大意对即可。共2分)
14.这句话采用比喻论证,形象地证明了读书要有所选择,要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的观点。(评分说明:答出“比喻论证”1分,围绕“读书要有所选择,要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的观点作答2分,共3分)
15.评分说明:围绕“收获”或“心智”谈感受2分,能结合名著具体内容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