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未知 文章ID:28274 浏览: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问题】
1、解释下列实词:
(1)孙叔【敖】举于海( )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3)人恒【过】( )
(4)【衡】于虑( )
2、翻译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一鼓【作】气。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行拂【乱】其所为 无丝竹之【乱】耳
D、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
4、本文论述了【 】和【 】的问题,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生活上要“【 】”,行为上要“【 】”。
5、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参考答案】
1、2、略
3、C
4、造就人才
治理国家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5、磨难对人的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