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

发布时间:2016年3月1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8351  浏览:

【原文】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    )。犯这种毛病的人会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    ),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    ),“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⑤要矫治上述三种流行的毛病,惟一的方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理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学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唐宋文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得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辟疆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圃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问题】
    24.第②、③、④段中的括号里依次应填(    )。(2分)
    A.中毒    残废    短视
    B.残废    中毒    短视
    C.残废    短视    中毒
    D.短视    残废    中毒
    25.第⑤段开头一句中的“三种流行的毛病”指的是【    】、【    】、【    】;
    作者认为,这三种毛病会导致【    】。(3分)
    26.在第⑥段中,作者谈了“个人的经验”,这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2分)
    答:【    】
    27.全文谈的是【    】和【    】的关系。(2分)
    28.举例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的句子)的理解。(4分)
    答:【    】

【参考答案】
    24.B
    25.根本不知
    知得不正确
    知得不周全
    在文艺趣味上的欠缺。
    26.读者须时常创新趣味。
    27.知
    趣味
    28.(略)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父亲的格言
  • 下一篇:4.把下面三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
  • 【推荐文章】

  •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原文】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王开林 ①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

  • 陕北柳

    【原文】 陕北柳 朱景敏 走进陕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

  • 昼居池上亭独吟

    【原文】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

  • 一鹭图

    【原文】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

  • 人不炼,不成器

    【原文】 人不炼,不成器 杨绛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

  • 【最新文章】

  • (1)《简·爱》中简·爱发现罗切斯特结过婚
  •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
  • (4)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了”,我们不由
  • 望月有感
  • 毒不死的狗
  •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
  • 满洲里市初中学校文学社团将于近期举办“向文
  •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 (3)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
  • 石墨烯:未来材料宠儿
  • 凿壁借光
  • 棉花糖
  • 6.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句中改正。(2
  •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传统文
  • 细品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