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
作者:未知 文章ID:28423 浏览:
【原文】
甲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文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日:“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日:“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问题】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盗【少】止( )
政【是以】和( )
10、翻译划线句子(4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11、读史可以使人明鉴,通过阅读甲乙两段文言,你认为作为君王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呢?(2)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