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父亲的“幸福”
作者:李良旭 文章ID:28559 浏览:
【原文】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见我态度和缓,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居,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退到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
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摘自《恋爱婚姻家庭》)
【问题】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情。(3分)
9.请说说你对题目“民工的‘幸福’”的理解。(3分)
10.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请你根据儿子的这一表现,揣摩他的心理,并把它写下来。(3分)
11.文中有很多感人的细节,请说说你最感动的细节是什么,并说说感动的理由。(3分)
12.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不少“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分)
【参考答案】
8.一位民工父亲带领他的儿子到城里自己盖的房子里参观。(3分)
9.示例:(1)在儿子面前,这位民工父亲感到骄傲幸福;(2)民工父亲感受到了城里人的温暖而幸福;(3)因儿子有远大的理想而幸福。(一点1分共3分)
10.神态描写。例:我的爸爸真了不起,竟然能盖出这么好的房子。(3分)
11.例:令我最感动的细节是“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这是对民工的神态描写,从他企盼的神情中可以读到他对孩子深切的爱。所以这个细节令我感动。(2分)
12.例:人与人之间应该沟通理解,真诚相待,相互帮助,这样才能和谐相处。(只要能扣住“真诚、理解、和谐”答题,表达通顺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