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从公开的文字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作者:未知 文章ID:28631 浏览:
【原文】
①从公开的文字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选自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问题】
7.作者的观点是【 】,他批判的观点是【 】,本文的论证方式是【 】。(3分)
8.画线句“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中的“一味”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9.说说第⑤段中“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中的“中国人”的含义。(2分)
10.请写出⑤--⑧段的论证过程。(2分)
11.第⑧段中说“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的确,在当今,“中国的脊梁”也不少,请你举出一位这样的人物,并简要说说他的事例。(2分)
【参考答案】
7.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驳论(一空1分,共3分)
8.不好,因为“一味”是“单纯、一直”的意思,写出了悲观论者(国民党官僚、社会名流)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带有嘲讽意味。去掉后则没有这样的效果。(3分,意思对即可)
9.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2分)
10.先提出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然后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历史和现在的两个方面证明这个论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示例一:河南农民工魏青刚,在青岛遭遇的台风中,三次跳入水中救人。
示例一:蓝天英雄李剑英在执行飞行任务中,鸽群撞上飞机,为了保护800多户村民,他放弃跳伞选择迫降,最后壮烈牺牲。(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