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作者:未知 文章ID:28668 浏览:
【原文】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问题】
8.(2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故不为苟得也 苟: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③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9.(2分)翻译下列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0.(2分)用课文内容填空。
①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 】”的道理。
②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论证【 】的道理。
11.(2分)古往今来,有多少“舍生取义”的壮举感动着我们!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徐彬程、李佳隆、龚想涛、张荣波、姜梦淋(女)、黄检(女)、孔璇(女)、昌子琪(女)、万莉莎(女)、贾云芸(女)、李立科、孟亮雨15名同学冒着生命危险,组成“人链”,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救起了两名在江边嬉戏不慎落水滑入江中的少年。其中,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谱写了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丽诗篇。
在“见义勇为与见义巧为”辩论会上,针对“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的义举,双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请站在“见义巧为”方亮出自己的观点。
“见义勇为”方认为: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义以为上”,把道义放在第一位;生死、利害的取舍,是非、善恶的判别,都要以道义为准绳;遇到合于道义,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去做,也就是要见义勇为。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见义巧为”方认为:【 】
【参考答案】
8.①苟且。②假如,假使。③厌恶。
9.①(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②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0.①舍生而取义;②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11.合乎题意即可,如:生命是宝贵的,我们不仅应当珍惜别人的生命,更应当珍爱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见义”时,不仅应当“勇为”,更应当“巧为”,从而使我们关键时刻的“为”发挥关键作用。或:见义巧为,是用智慧维护道义,伸张正义,它不但不会弱化“见义勇为”精神,反而更透出一份人文关怀,彰显社会进步;“救人”不用“舍己”,用自己的智慧既抢救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避免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路见不平见义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