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作者:未知 文章ID:28733 浏览:
【原文】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阎镇珩,字季蓉,石门人。喜读书而生长穷谷,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丈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既而闻邻翁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而翁所居少薪,镇珩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正珩朝食毕,则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成诵矣。
(节选自葛虚存的《清代名人轶事》)
【问题】
1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 )(2)援疑质理( )
(3)假得《文选》( )(4)请日馈肩薪(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正珩朝食毕,则荷薪携笔扎往读之。
20.宋濂、阎镇珩两人的求学经历有哪些异同?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4分)
21.请从语文积累中写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1分)
【参考答案】
18.(2分)(1)跑
(2)提出
(3)借
(4)每日(每小题0.5分)
19.(4分)(1)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
(2)正珩早上吃过饭,就背起薪柴拿着纸笔去(邻策家)读书了。(2分)
20.(4分)相同之处:都是靠借书学习;不同之处:宋濂靠按时归还的诚信,正珩靠馈薪借阅的诚心。(2分)
第二问参考示例:①学习要勤奋刻苦
②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③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
④学习要有主动性(答出两点即可)(2分)
21.(1分)示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