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三峡之秋

发布时间:2016年3月2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方纪  文章ID:28808  浏览:

【原文】
    三峡之秋
    方纪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抽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
    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到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满山的橘抽树上仿佛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抽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知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一一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瀑布,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问题】
    25.简说本文的“线索”。
    26.本文用这样三个词赞颂了三峡之秋的特点:
    27.文中主要用这样一种色调描绘了秋天三峡的景物特点:
    28.“夜终于来了”照应了前面这样的一句子话:
    29.品析文中加横线句子里用得好的一个动词。
    30.品读下面的句子,欣赏它的两处妙点。(60字左右)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参考答案】
    25.本文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或者“以一天之中三峡景色的变化为线索”)(2分)
    26.成熟,明丽,热烈。(全对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本题2分为止。)
    27.青色。(2分)
    28.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2分)
    29.(如“惊醒”一词用得好。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动感,表现了“夜”的特点。)(2分)(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
    30.它的第一处妙点是比喻用得好,写出了中午阳光下的三峡的狭长与壮丽;第二处妙点是动词用得好,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2分)(答案与此相近即可,允许有言之成理的答案。)
    以上共1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两条路
  • 下一篇: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横线上只写序号)①
  • 【推荐文章】

  • 绝句(其一)

    【原文】 绝句(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

  • 【甲】《渔家做》范仲淹 【乙】《雁门太守行

    【原文】 【甲】《渔家做》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 一鹭图

    【原文】 一鹭图 刘羽(明)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

  • 青花瓷

    【原文】 青花瓷 ①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 窗前的树

    【原文】 窗前的树 张抗抗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

  • 三棵树

    【原文】 三棵树 苏童 (1)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

  • 【最新文章】

  •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横
  • 归园田居(其一)
  • 曹刿论战
  • 蓝天保卫战:雾霾多发启动PM2.5监测之旅
  • 绝句(其一)
  •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
  •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
  • 13.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 】,【
  •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
  • 21.某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借阅情况进行了一次调
  • 5、仿写。根据句式写两个句子。善读则能从无
  • (一)小杨和小李为了一点小事,两人在自习课
  • 关睢
  • 5.《西游记》的故事妇孺皆知。元宵节,你所在
  • 6.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