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

发布时间:2016年3月2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乔叶  文章ID:28812  浏览:

【原文】
    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
    乔叶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喜欢雪的。尤其喜欢在雪地上走路。咯吱、咯吱的声音真像是一种音乐,入耳即醉。
    一天,正在雪地里慢慢走着、忽然惊奇地发现: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
    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事实。经多人踩过的雪路已经变得瓷实,很少有浮雪会把鞋子沾湿。而很多人留下的脚印会陷成一处一处的小凹,走上去似乎有了把脚的稳妥。而鞋子过得多了,鞋底聚集的热量也会把雪融化得快些,于是这条雪路也就更加瓷实稳妥。到后来,自然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走这条显明明正经经的大道。
    而在堆满积雪的地方,雪蓬松松地卧着,平静中似乎又包含着不知名的危机。谁知道这雪下面会藏着什么呢?或许会是扎肉的钉子,或许会是崴足的石头,或许会是木头疙瘩支出的磕绊,或许就是玷污鞋子的垃圾。于是就都不去走,越不去走的人就越少。到后来,积雪越堆越厚,就堆成了路两边神秘的疑阵和隐匿的危机
    于是,人多的地方就没有积雪。就多了顺畅,多了安心,多了恬静,多了平俗,多了摩肩接踵随波逐流一生无淡的路人。于是,另外一些地方就多了不改生色的积雪,就多了尝试,【    】,【    】,【    】,也多了挖掘丰富创意繁茂感受的奇美的舞者。
    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但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往没有积雪的地方去走。所以,看到别人从积雪中找出那些你想像不到的宝贝的时候,不要抱怨命运不给自己成功的机会。你难道没发现吗?那些人的双靴都已经被雪浸透了,而你的双靴却是那么的光洁干爽,没有一点儿新奇的历史。

【问题】
    13.读全文,找出你认为文中最有意味的句子:
    14.文中第三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试引用文中的一个句子进行概括:
    15.文中第四段能够删去吗?为什么?
    16.说说第五段中“不动声色”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
    17.读第五段,根据具体的语境在横线上写话:
    1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欣赏第六段,说说它为什么写得好。

【参考答案】
    13.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或文中其它有意味的句子)
    14.这一段写的是“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
    15.不能够。没有了这一段,就无法顺理成章地写出第五段(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同样给分)
    16.一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很生动;二是与第三段中“平静中似乎又包含着不知名的危机”和四个“或许”句相照应(允许有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
    17.多了摔跤多了伤痛多了冒险(允许有不同的言之有理的答案)
    18.结合语境巧用“积雪”“双靴”等生动的比喻点明全文的意蕴。(允许有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以上共12分,每题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隆中对》选段
  • 下一篇:忆儿时
  • 【推荐文章】

  • 题许道宁画[注]

    【原文】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 对手是块磨刀石

    【原文】 对手是块磨刀石 田志军 ①刀在磨刀石上来回磨擦发热发烫,磨刀石是刀的对手...

  • 劳动的好时光

    【原文】 劳动的好时光 张海龙 ①一直记得海子的一句诗:那是我们劳动的好时光,朋友...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

  • 山馆

    【原文】 山馆 北宋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

  • 我的妈妈冰心

    【原文】 我的妈妈冰心 吴青 我从来都没觉得我妈妈是个作家,我觉得她就是我妈妈。 ...

  • 【最新文章】

  • 今天,我们该怎样阅读
  • ⑤和谐是什么?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 (1)《朝花夕拾》中有多篇文章批判了封建教
  • (2)聚义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水
  • 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人才经过艰苦
  • 18岁不可承受之重
  • 人类未来移民火星可行吗?
  • 盲人与【 】
  • 爆米花
  • 第一次盼望
  • 理水(节选)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 题许道宁画[注]
  • 【甲】世上最温暖的花 【乙】棉花!棉花!
  •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