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从“苦读”到“乐读”

发布时间:2016年3月30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7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8928  浏览:

【原文】
    从“苦读”到“乐读”
    从“苦读”到“乐读”①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纵横家苏秦,“兵法之书,昼夜勤读。每值更深夜静,昏迷眼闭,乃引锥自刺其股,使醒又读”;汉代政治家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②读书有苦读和乐读,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情况多半是“乐读”时发生的。③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时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④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⑤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也是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呆子。”⑥“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也会从开始的苦读逐渐升华到乐读的境界。

【问题】
    22、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23、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4、第③段能删除吗?为什么?(3分)
    2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一味的乐读有哪些弊端?(2分)
    26、除了苦读和乐读,你还有哪些好的读书策略?试简要解释。(3分,30字以内)

【参考答案】
    22.我们读书,既要苦读又要乐读。(或:我们读书,要把苦读和乐读两种形式合理的互补。)(2分)
    23.引出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具体有力的证明中心论点;(2分)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1分)(共3分)
    24.不能,(1分)本段论证的是一味的乐读所带来的弊端,(1分)从反面突出有力的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共3分)
    25.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很容易读到不健康的书籍;(1分)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1分)(共2分)
    26.例:①疑读,就是带着疑问去读书。②精读与略读,重点的内容精细的读,非重点的则浏览。(3分)(记读、猜读、背读等均可,只要解释合理,展现了发散思维即可给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巴黎不堵车的秘诀
  • 下一篇:声音也有破坏力
  • 【推荐文章】

  •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原文】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①母亲年龄大了,记忆力严重减退,而且越来越严重。【...

  • 专注造就成功

    【原文】 专注造就成功 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 渔家傲·秋思

    【原文】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 环境与学习(节选)

    【原文】 环境与学习(节选) ①除了智商、勤奋这两个因素外,环境、营养、疾病等因...

  •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原文】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这些年来,有个影子一直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清晰。...

  • 【最新文章】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 1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
  • 【材料一】车迟国来了三个道人,号称虎力大仙
  • 【材料一】①北京西山为太行山北端余脉,峰岭
  •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 刷子李
  • (5)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
  • 头脑中的旅行
  • 20.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
  • 21.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
  • ⑧《登岳阳楼》中既是实写,又运用想象、夸张
  • 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伤心秦汉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 (1)在莫斯科过了一冬,1882年1月,他参加了
  • (2)《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七回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