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了让同学了解“3.15”
发布时间:2016年4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141 浏览:
作者:未知 文章ID:29141 浏览:
【问题】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了让同学了解“3.15”,学校学生会举办了“3.15进校园”的宣传周活动。作为参与者,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7、下面两则材料是从某网站的“3.15专题”中提取的,请你概括出它们的主要信息。(2分)
材料一消费者维权现状调查统计表
维权的态度或形式
|
自认倒霉
|
私了
|
求助消协或运用法律手段
|
其他
|
投票人数
|
30981
|
9857
|
7575
|
146
|
所占比例
|
63.8%
|
20.3%
|
15.6%
|
0.3%
|
消费者不是不想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迫于无奈。试问,为了一件价值很小的商品,数十次往返于商家和质量鉴定等部门之间,这样的维权谁愿意?为了维权,让消费者不得不先垫付数千元的质量鉴定费,这样的维权谁能不犹豫?而且,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还面临取证难、投诉难、查处难、诉讼难、赔偿难等诸多问题。可以说,几乎有多少消费者认为维权成本太高,就有多少消费者在权益受侵害时选择沉默。
18、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推断:2010年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是“【 】”。(2分)
2008年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是“消费与责任”,2009年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是“消费与发展”。今年,消协是这样阐述本年度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含义的:消费维权工作要紧密围绕拉动消费,重点做好维权服务工作。通过广泛宣传,促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扩大消费与服务消费的关系,强调政府执法部门要依法为消费者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和谐服务,由此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促进社会发展。
19、保护消费者权益,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消费者自身也要积极行动起来。请你分析下面的材料,概括说出消费者维权行动的意义。(要求用“既……又……”的句式表达)(4分)
2005年,郝劲松因火车销售货品不开发票,在4个月内连续3次把“铁老大”告上法庭,并最终由北京铁路法院判决郝劲松胜诉,郝劲松通过实际行动维护了自身权益,又迫使铁道部向全国各铁路局发出《关于在铁路站车向旅客供餐及销售商品必须开具发票的通知》,结束了中国火车不开发票的历史。
【参考答案】
17、要点:①因为维权成本太高,②所以大多数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放弃了法律维权手段,选择了“自认倒霉”(选择沉默)。【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每个要点1分。】
18、消费与服务【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消费”“服务”各占1分。】
19、要点:①消费者维权行动既保护了自身权益,②又维护了其他消费者的权益。
【评分标准:本小题4分。每个要点2分。第二个要点若答成“结束了中国火车不开发票的历史”扣1分。若没有用“既……又……”的句式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