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翩翩双飞燕

发布时间:2016年4月23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379  浏览:

【原文】
    翩翩双飞燕
    ①鸟族中,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当属燕子。几千年里,人们人们一直把燕子视为祥乌、瑞鸟,欢天喜地恭迎,小心翼翼侍奉,不仅宅第开放,檐梁裸呈,甚至夜不闭户。
    ②燕子身体俊长,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人又称之为玄鸟。它体态轻盈,两翼狭长,善于飞行。滑翔时,两翼平展于体侧,如同镰刀,尾巴分叉像剪子。它飞行迅速如箭,喜欢俯冲疾驰,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作九十度转弯,堪称飞行“高手”。
    ③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每当秋天来临,它们就成群地飞向南方;到第二年春暖花开,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迁飞多远,□隔着万水千山,它们□能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④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燕子离乡背井,其实不然。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可是,北方的冬季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种子或改吃树叶】,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秋去春来,南北迁徙。
    ⑤燕子一般在4-7月返乡。返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个新巢。他们不断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终于,一个崭新的碗形巢便出现在人家屋檐下了。
    ⑥鸟族中,燕子是出了名的勤勉,除迁徙、筑巢之累,更体现在哺雏之劳上。“梁上有双燕,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燕子每年繁殖两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卵乳白色。
    ⑦【    】,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春燕、征燕、归燕、新燕、旧燕、喜燕、劳燕、双燕……单看人们对燕子的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
    ⑧古诗文中,燕子几乎是被歌咏最多的。“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在陶渊明笔下,喃喃绕梁、人燕同居,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带给白居易多少早春到来的欣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北迁南徙,归去来兮,成了晏殊眼中伤春感时的最佳情物。古时候,人们还常把山河羁旅、家国破碎的伤痛与燕子连在一起。“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故园颓毁,梁栋无踪,徒留惆怅。
    ⑨然而,随着院落平舍被取缔、高楼大厦之崛起,人居的封闭式格局使燕子愈来愈面临无梁可依、无檐可遮、无台可歇、无舍可入的尴尬。流传几千年的燕事,难道真要与人烟诀别了吗?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寄与谁呢?

【问题和参考答案】
    14.阅读全文,在第⑦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够概括上文内容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    】,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
    答案:燕子不但勤勉(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第一步,先要理解与第⑦段相邻的⑤⑥段的内容。第⑤段说的是燕子筑巢,第⑥段说的是燕子哺乳,将两段结合起来分析,用第⑥段中的词语“勤勉”更能概括燕子的特点。第二步,联系第⑦段最后一句“单看人们对燕子的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再联系横线后的句子“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明确横线处与横线后的句子连起来说明了人们喜爱燕子的原因。第三步,抓住关键词语“而且”分析横线处应有一个“不但”与之搭配,将燕子的“勤勉”与“不但”连起来,就能得出答案。
    15.阅读第③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
    答案:“游牧民族”是指某些地区的人们为了寻找生活资源而不断从一个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1分),用在句子中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燕子秋天飞向南方,来年春天又飞回原来生活的地方的习性(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解答此题时,先要答出“游牧民族”的意思,其次要结合说明方法及句意综合作答。此句将燕子比作“游牧民族”,可以看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另外,注意结合句意及“游牧民族”的特征概括。
    16.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种子或改吃树叶
    答案:该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将燕子与啄木鸟的捕食方式、松鸡的杂食习性进行比较,突出了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在空中捕食飞虫的生活习性与捕食方式(1分),从而解释了燕子不得不每年都秋去春来、南北迁徙的原因(1分)。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说明方法对句子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第一步,辨识画线句子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句子谈及啄木鸟的捕食、松鸡的杂食,并用“燕子不能像……也不能像……”,将燕子与这两者进行了比较,所以该句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二步,分析表达作用,要将句子还原到第④段中,明确第④段说明的内容,抓住和燕子对比的两个对象来阐述。
    17.文章第⑧段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文采飞扬(1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从而更好地说明人们对燕子的喜爱(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时要从语言与内容两个层面分析。从语言上看,引用陶渊明、白居易、晏殊等人的古诗词,增加了文采,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看,则更能表现出第⑦段中所说的人们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介绍燕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无论”“哪怕”“也”。
    C.文章第③④段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文章结尾“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寄与谁”,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综合知识的辨析能力。A、B、C项说法正确。D项“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又能寄与谁呢”,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不是设问。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大义感人
  • 下一篇:谜题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