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
作者:未知 文章ID:29457 浏览:
【原文】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②。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③,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④。(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释:①擢:提升,提拔。②工:精巧,精致。③以例:依照惯例。明制,官员任满(一般为三年)之后,需经考察,然后按照考察情况,决定去留升降。自免,自请免官。④侈:多,大。
【问题】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腰白玉之环( )
(3)能为诗( )(4)庭学无不历览( )
1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其中一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当余之从师也;B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20.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古人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怎样的关系?你能从我们学习过的古代作家中再找出一位吗?结合他的作品分析一下。(4分)
【参考答案】
17.(1)支同肢,肢体。
(2)名词作动词,腰里挂着。
(3)做,写。
(4)游历。(2分)
18.A(2分)
19.(1)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2)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4分)
20.古人十分重视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许多人不是只读死书,强调读书的同时要进行游历,扩大自己的视野,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大作家都是在游历中增长见识,提高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像李白、杜甫、柳宗元等都是在游历中有感而发,写出许多好作品。能举出例子,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谈也可。(4分)
译文:天台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