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503 浏览:301
【原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问题】
24.下列句中加粗词古义和今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是【进】亦忧,退亦忧。
2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这是一个【 】句,这里的“异”是指(引用原文)【 】异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和【 】的思想。将这句译成现代汉语为【 】。(9分)
26.解释加线词的含义(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7.对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略谈个人看法。(2分)
【参考答案】
24.B
25.设问、“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而乐”、译文:我曾探求过古代道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前面那悲喜的两种感情吧,(这是)为什么呢?
26.略
27.联系全文主旨回答(或作者身份经历或作者的政治抱负或此名言今天的意义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