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是灾难让我们学会感恩和守望

发布时间:2016年5月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621  浏览:

【原文】
    是灾难让我们学会感恩和守望
    ①灾难总爱“青睐”贫穷的国家。2010年01月12日的海地地震让我们想起了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啸。那一次海啸席卷印度洋周边数个国家,导致了近30万人丧生。而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当贫穷和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这一切就变得格外的沉重和严峻。
    ②随着唐山、汶川两次大地震的发生,中国人对地震的痛苦记忆越发强烈,因此我们也对发生在海地的这一次地震感同身受。更何况在这次地震中,还有8名我国驻海地维和部队成员被埋。他们的命运让国人牵系。在这个时候,发生在中美洲地区的地震,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的命题。
    ③如果说,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一种力量能够让各国民众都站在一起,那这种力量就是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凝聚力。所谓文明,指的并不是堆砌物质和炫耀财富的能力。在自然的力量面前,高楼大厦或许不堪一击,但是自然征服不了人类的友爱和互助。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理解,其实征服自然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互相帮助和扶持的过程。有的时候这个过程很困难,因为危险总是不常出现。比如应对温室效应的努力,有反复也有分歧;但有的时候这个过程也很迅速,因为我们在灾难和死亡发生时,突然发现作为个体,我们还很脆弱。
    ④因此,是灾难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和守望。
    ⑤感恩是国际合作的责任。【我们都还记得,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来自世界上多个国家的救援队相继前往四川,参与救援工作。而汶川地震后,当时的海地看守政府总理阿列克西、工商部长杜塞等还前往中国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悼念地震中罹难的国人。】这说明,一场地震并不只是一个国家的悲剧,而是一个世界体系的薄弱环节。
    ⑥而守望既是惦念,也是防范。这一点我们还做得很不够。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些年来国际性的防灾减灾呼声日渐高涨,每每发生灾难时,防灾减灾都会作为重要的政策被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灾难总不常见,因此防灾减灾的进度也会随着生活重归平静而怠慢。如果没有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各受害国家不会用极快的速度建立起海啸预警机制。而加勒比海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因为不经常遭遇自然灾害的袭扰,在防范机制上相应落后。
    ⑦感恩和守望,是公共精神的一种体现。在此次海地地震之时,我们期待更多的国人能够参与到。但是我们同样期待,这种自然灾害永远不要再有。地震发生时的感恩和守望,更应该扩大到我们在国内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如汶川地震后,我们第一次看到志愿精神已经深入不少国人的脑海;而此次海地地震后,【    】。
    ⑧没有感恩,我们就不会在灾难来临时感同身受;没有守望,我们就不会变得更坚强,更互助。感恩和守望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也是我们面对灾难所学到的。

【问题】
    17.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答:
    18.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19.请为选文第⑦段末尾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答:

【参考答案】
    17.灾难让我们学会感恩和守望。
    18.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多国救援队援助汶川和海地的和海地看守总理悼念罹难国人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感恩是国际合作的责任”这一观点。
    19.不少网友在网上祈祷我国维和部队的平安,也支持援助海地。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动物睡觉的秘密
  • 下一篇:青春中的落落野花
  • 【推荐文章】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

  • 夜书所见

    【原文】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

  • 村行

    【原文】 村行 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①长。 万壑有声含晚...

  • 题许道宁画[注]

    【原文】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 天净沙·秋思

    【原文】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

  •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原文】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 【最新文章】

  •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龚康
  • 高铁技术的博物馆
  • ⑷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自己远大政治
  • ⑸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
  • 6.如果去绍兴参观鲁迅故居,你会发现那里满眼
  •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
  • 10.《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阅读时不要把
  •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
  • 致信儿子
  • 北京的炸酱面
  •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
  •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