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844  浏览:

【原文】
    【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来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垂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棹(zhào),橹,这里指划船。②东阿王,即三国时的曹植。洛神即曹植所写《洛神赋》中人物。

【问题】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徒步则汗出浃背
    (2)从武林门而西
    10.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冷光乍出于匣也。
    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12.从全文看,【甲】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第②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3分)
    13.【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中都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9.(2分)(1)湿透
    (2)向西。(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0.(2分)C.从,在。(A.被B.“比”D向)
    11.(4分)(1)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2)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2.(2分)欲扬先抑。美好的景物和欣喜的人们。(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示例一:【甲】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示例二:【乙】中“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写出了西湖的妩媚与迷人。(修辞1分,例句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材料一:2011年10月13日,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遭遇车祸,18位
  • 下一篇:一个民宿老板教我做事
  • 【推荐文章】

  • 商山早行

    【原文】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

  • 《春居杂兴》其一

    【原文】 《春居杂兴》其一 王禹偁①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

  • 绝句

    【原文】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题】 6....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原文】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

  • 遣兴(其七)

    【原文】 遣兴(其七) [清]袁枚①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

  • 不爱你爱谁

    【原文】 不爱你爱谁 (1)我出生的时候,母亲忍受切腹之痛,对着我含情脉脉地微笑。...

  • 【最新文章】

  •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
  • 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
  • 商山早行
  • 笑,不苦口的良药
  • 20.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
  • 班级开展以“我爱博物馆”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
  • 6.“校园诗词大会”的决赛正在进行中。其中一
  • 《庞安时传》(节选)
  • (三)阅读下面有关“吐槽”的材料,完成12—
  • ①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现在其实活在语言的垃
  • 火车上的故事
  • 五柳先生传 大铁椎传(节选)
  • 山中
  •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
  • (7)《<论语>八则》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