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梦里不知身是客

发布时间:2016年7月1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1351  浏览:

【原文】
    梦里不知身是客
    ①离家十载光景,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回到久别的草原小住,睡在温暖升腾的土炕上,半梦半醒之间,觉得自己仍睡在京城那二十六层的公寓里;回到京城,洗掉一身疲惫,把自己裹在细软柔和的鸭绒被里安睡,晨钟鸣响的一刻,忽然感觉闻到了故乡老屋灶台飘出的微熏的烟气。
    ②醒来,总是有同一种疑问跃出心海:我身在何处?
    ③想起三岁时,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五人从秀水江南到塞北草原投奔父亲。初到那里,一切陌生得近乎恐怖。小朋友们拒绝和我玩耍,还成群结队在我身后喊:咱这来了个江南佬,说话就像小鸟叫。我哭着央求母亲带我回江南。母亲对我说:这里才是我们的家啊!那时我无论如何都不承认,黄沙漫天的小城,会是我的家我的故乡。我执拗地认为,有山有水有莲蓬的江南才是我的故乡。
    ④人的思想很难经得住时光的推敲。在草原萨日朗花一季枯一季荣的时光流转里,十五年的光阴在小城的上空如白驹过隙。十八岁的我,已是地道的塞北小伙。塞北的生活习惯、塞北的口音、塞北的性格,甚至连容颜都带有塞北粗犷的印痕。儿时,曾经让我哭喊着要回归的江南,对我来说,变成了一片梦中的美景,再也勾不起我浓烈的怀乡情结。
    ⑤十八岁那年,背负繁复的行囊,踏上南下的火车,到远方参军求学。在去小城派出所办理户籍变更时,望着户籍管理员在户口本上按下的鲜红的“迁出”印章,心,蓦然惆怅。但我想,迁出的是我的身体,留下的是我的灵魂。
    ⑥十年之后,方才明白,迁出的何止是身体?
    ⑦去年“十一”长假,我回草原探亲。清闲时,一个人在小城新修建的“迎宾大道”上徜徉流连,望着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楼宇,不禁发出了“今夕何夕”的感慨。正当我沉浸于小城的繁盛景象之中时,一辆捷达车停在了我身旁。“朋友,请问去工商局怎么走?”小车司机一声友好的询问,让我顿时语塞。我迅速地在脑海中寻找曾经存在的工商局的具体位置,可它像遁形一样,无影无踪。我支支吾吾半天,才告诉人家工商局的大概方位。司机师傅浅笑着对我说:“你也不是这里人吧?”“我……只是路过。”这几个令人心旌震颤的字还未说完,一股酸楚的愁绪霎时蔓延心胸。
    ⑧曾经在异域他乡无数次吟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千里草原闪着金光”的塞外少年,是怎样的把塞北小城珍藏在心里最深最温柔的一角,怎样地在星繁月朗的深夜或是风沙漫卷的黄昏怀想着小城的繁花榭树、毡包和勒勒车。可是现在,司机师傅一声关于小城的询问,竟让身处故乡的我感觉自己如同身处无垠的沙漠看海市蜃楼,像是拥有,其实身居世外。小城于我,已渐行渐远,远得我只有站在十年之外,追忆着它昔日的旧景,陌生于它今日的盛颜。
    ⑨那么,哪里才是我长久的憩栖地呢?是北京吗?
    ⑩北京的房子、北京的工作、北京的户口、在北京生长的爱人,这一切都似乎在告诉我:你就是北京人了。可我不愿也不能承认。
    11最近有一次从单位乘公交车回家。闲来无事,与坐在身边的老者聊天。后来,他问,小伙子你家是哪里的?我说北京。那,你不是北京生长的吧?口音不是北京的。老者自问自答道。我便告诉他我原是内蒙人。老者竟满面的诧异,笑着对我说,我去过好多地方,在内蒙插队多年,你的口音不像!我问,那我的口音像哪里的呢?老者笑说,哪里的都不像!一瞬间,莫名的凄凉从心底翻涌上来,一直以来固守的灵魂家园,顷刻间就被一句无心的话击得七零八落。
    12我究竟是哪里的人?也许我会永远停留于这座城市,那我也只是名义上的北京市民,绝非京腔京韵的声音就是证明。
    13原来,过客的身份竟是如此易得。【只要一个人的爱和身心在数地之间往复飘泊,就注定是天涯行舟的旅人。】渐弱渐淡的乡音早就告诉你我,此生再也无法走进梦里的故乡!

【问题】
    13.作者回忆了在“塞北”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阅读文章第③—⑧段,参照所给语句,梳理行文思路。(4分)
    【    】
    十八岁离开塞北时惆怅难舍
    【    】
    14.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⑩段作者“不愿也不能”承认自己是北京人的原因。(4分)
    答:
    1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第13段划线句子的理解。(不超过150字)(7分)
    答:

【参考答案】
    13.(4分)(4分)答案要点:①三岁时初到塞北感到陌生恐怖。
    ②十年后重返塞北时酸楚失落。(评分说明:每个要点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4.(4分)答案要点:作者始终认为塞北是自己的故乡,他在北京没有归属感,所以他不愿承认是北京人;作者不具备北京口音,不被外人认可北京人的身份,所以他不能承认是北京人。(评分说明:“不愿”和“不能”分析各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5.(7分)答案示例:作者三岁到塞北时认定江南是自己的故乡,作者十八岁离开塞北时认定塞北是自己的灵魂家园,作者十年后身居北京,感觉自己和塞北渐行渐远,而自己也并不认同北京人的身份。三地辗转,让作者认识到:飘泊之人注定是个过客,再也无法走进梦里的故乡。表明了作者追寻故乡而不得时的茫然、失落和酸楚。(评分说明:结合文章内容2分,分析4分,语言表达,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
  • 下一篇:文段一灯谜,与灯节有关。元宵节张灯的风俗形成于隋代,在盛唐
  • 【推荐文章】

  • 夜坐

    【原文】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

  • 峡口①进友人

    【原文】 峡口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 入山

    【原文】 入山 【元】刘因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

  • 社日

    【原文】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

  • 送王昌龄

    【原文】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

  • 童真

    【原文】 童真 ⑴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有一次,我在...

  • 【最新文章】

  • (2)简爱: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
  •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 (2)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相关问题。(1
  • 夜坐
  • 7.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
  • 某网站发起主题为“天生骄傲”的故事征集活动
  • 峡口①进友人
  •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
  • 九月下旬,在一个秋雨濛濛的日子里,孙少安带
  • 君子之道
  • ⑸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
  • 红网长沙3月20日讯(记者 刘怡斌) 中南大学2
  • 明胶是动物的骨骼、皮肤、肌腱等结缔组织所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