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艺术大家吴冠中

发布时间:2016年8月16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1677  浏览:

【原文】
    艺术大家吴冠中
    【人物简介】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在巴黎进修油画。1950年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后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巴黎市金勋章,入选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已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2006年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头衔。2010年6月25日病逝。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兼作油画与水墨画。
    【人物语录】
    1.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工夫的人越来越少。
    2.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
    3.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
    4.无论绘画、文学,我都不愿就别家的规范,不入其腔。
    【人物故事】
    1.1983年,吴冠中来到石塘,为这里的石屋、礁岩、大海、渔船激动不已,跪在地上一口气画了3个多小时,连吃饭都忘了。后来又一连画了10天,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石塘,期间创作了《石塘》《补网》等优秀作品。
    2.1991年,吴冠中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此番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目的只有一个: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3.1993年,“东方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邀请吴冠中担任评委会主任。吴冠中给大赛题词:“自家真情,勿效东施。”
    4.2006年,吴冠中将油画长卷《一九七四年·长江》及水墨画《江村》《石榴》3幅作品无偿捐赠国家,并永久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两年后他又将个人113幅,当时价值约6600万新元的画作捐给新加坡美术馆。
    【人物评价】
    2010年7月7日,“吴冠中精神”公众恳谈会在中国美术馆报告厅举行。以下是恳谈会上部分代表的发言:
    袁运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先生是一个努力、勤奋地进行艺术实践的普通艺术家。他常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布衣艺术家”。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画家,他几乎没有任何个人物质上的要求。有一次我和他到了乌镇,没住旅馆,而是住了大车店。吴先生说在这种环境里更能体会做人的感受,能画很多速写,可以了解普通人的生活。
    朱清生(北京大学教授):吴先生当年就意识到一个问题:他1947年到巴黎,学到“巴黎画派”精华时,正好是西方艺术发展到顶峰以后,经过自我革命,出现了变化和自我突破。吴先生把这一特点带到中国,他要把东西方艺术结合起来——他也完成了这个工作。因此我们在讨论吴冠中精神在艺术史上贡献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在吴先生的画上,你看不出他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融合成一种精彩的、统一的整体存在。赵立(中央美院教授):吴先生的艺术和艺术市场,近年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可以称之为“吴冠中现象”。“吴冠中现象”究竟是什么?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现象,而且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的新发展新推进。从这个情况看,我讲两方面:一是吴先生是改革开放后一位▲的艺术家;二是他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很好地展现中国艺术的新发展的面貌。这在新时期的对外文化交流尤其是美术交流上,很有特点和代表性。在市场方面的影响并不直接表现为价格,我觉得80年代以来吴先生的艺术影响力推动了收藏趋势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问题】
    9.吴冠中擅长的艺术领域有哪些?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3分)
    ▲
    10.综合以上材料,请你分点简要阐述“吴冠中精神”的内涵。(4分)
    ▲
    11.结合【人物评价】中“赵立”发言的语境,联系【人物简介】中的画线文字,用一句话补充“赵立”有关“吴冠中现象”要讲的第一方面的意思。(3分)
    ▲
    12.阅读下面网上“热帖”,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网友“第三只眼”的身份,在横线上补充“帖子”内容。(4分)

啄石鸟
吴冠中的风景画既没有西方正统的色彩关系,又糟蹋了中国画传统的精粹。那幅高达几千万元的《长城》,看起来既不像水彩,又不像国画,实在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就是不能在技法和美感上打动我。当然,高价还是打动了我。
16楼 14_04_15 10:11
第三只眼
我不同意“啄石鸟”的看法。▲。
17楼 14_04_15 13:28
逆光年
楼上的,挺你。吴冠中非常重视视觉形象,《长城》充分展示了山舞银蛇的独特个性。
18楼 14_04_15 13:40
【参考答案】
    9.绘画(油画和水墨画)和文学两个领域。(3分。答对“绘画”和“文学”得3分,答出一点得1分)
    10.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注重精神和心灵生活;努力勤奋,务求精品;兼收并蓄,融汇东西;发自真情,拒绝模仿。(4分。一点1分,两点2分,能写出3点,即可满分。)
    11.登上国际艺术舞台(有较大国际影响力)(3分。意对即可)
    12.吴冠中的画兼收东方和西方的艺术之长,将之融合成一种精彩的、统一的整体存在。(4分。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一只豺流下的血和泪
  • 下一篇:西湖泛月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