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南京古都“桥”名、“巷”名知多少【分类统计】表一:南京古都

发布时间:2016年9月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1815  浏览:

【问题】
    南京古都“桥”名、“巷”名知多少
    【分类统计】
    表一:南京古都“桥”名分类统计表

分类标准
桥名
数量
用数字命名
半边桥、二道桥等
14
用动物命名
龙江桥、锁龙桥等
10
用植物命名
莲花桥、花家桥等
4
与食物有关
盐仓桥、糖坊桥等
4
按材料结构
虹桥、宝塔桥等
16
    表二:南京古都“巷”名分类统计表
分类标准
巷名
数量
用数字命名
二条巷、三条巷等
8
用人物命名
秦状元巷、黄状元巷等
10
用物品命名
箍桶巷、璇子巷等
18
用动物命名
饮马巷、宰猪巷等
9
用家宅命名
许家巷、许府巷等
9
    【空间分布】
    表三:南京古都范围内“桥”“巷”数量空间分布表
区划
类别
秦淮区
鼓楼区
玄武区
建邺区
桥的数量
45
21
18
11
巷的数量
22
21
17
5
    【成因分析】
    南京古都的“桥”“巷”名的命名及空间分布与▲密切相关。
    自然与生活有机统一。南京占据长江中下游的特殊地理位置。桥、巷代表了人口出行和生活的需要,南京古都的桥、巷地名分布的数量与人口分布的密集度基本成正比。
    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南京的桥、巷的地名反映了历史沧海桑田之变。如“逸仙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按其所愿,葬于南京的紫金山。但因为南京当时的城市交通系统还不是很完善,为了便于运载孙中山先生灵柩,于是就修建了中山大道,当时,中山东路上的一座石桥十分破旧,国民政府下令,重建此桥,并改名“逸仙桥”。逸仙是孙中山先生的号。
    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南京许多地名源于民间传说,有着浓郁的平民文化色彩,折射着昔日南京百姓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心态。每一条“老地名”或许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当然,南京的“桥”“巷”名还与“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浓郁的古商业文化密切相关。
    【地图截图】

    【生活链接】
    2014年3月1日至2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南京市选拔赛如期举行。参赛的小选手们听写生僻字词手到擒来,然而却被“逸仙桥”地名难住,究其原因,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哪里有座“逸仙桥”,又为何名为“逸仙桥”。
    13.阅读【分类统计】,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南京古都“桥”名中按材料结构命名的最多,用植物命名和“与食物有关”的命名最少。
    B.南京古都“巷”名中用物品命名的最多,用数字命名和用人物命名的巷名数量相差不大。
    C.南京古都“桥”“巷”名中都有用数字和动物来命名的,其中用动物来命名的都极少。
    D.南京古都“油坊桥”的命名应该是与食物有关,“沈举人巷”应该是用人物来命名的。
    14.阅读【成因分析】,请将材料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10个字以内)(2分)
    ▲
    15.阅读材料,从“桥”“巷”名的数量分布推断南京古都人口的数量分布情况。(2分)
    ▲
    16.阅读材料,按要求下列答题。(4分)
    (1)下面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2分)
    每一条“老地名”或许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
    (2)为什么先介绍“分类统计”与“空间分布”,再介绍“成因分析”?(2分)
    ▲
    17.结合【地图截图】和【成因分析】两则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小选手们介绍“逸仙桥”。(要求:从“逸仙桥”的地理位置和来历两个角度来介绍。)(2分)
    ▲

【参考答案】
    13.(2分)C
    14.(2分)地理环境(或“自然”)、生活、文化(少一点扣1分)
    15.(2分)15.(2分)秦淮区人口分布密集,建邺区人口分布较少。(意对即可。此题先要归纳“表三”的主要信息:南京古都范围内秦淮区桥、巷分布密集度高,建邺区桥、巷密集度很低。再抓住材料中的“南京古都的桥、巷地名分布的数量与人口分布的密集度基本成正比”这句话就可以做出推断。)
    16.(4分)(1)“或许”表示不确定,写出了南京的每一条“老地名”可能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不排除部分不蕴含,体现语言的准确性。(2分)
    (2)“分类统计”与“空间分布”的内容直观、明了,“成因分析”是基于“分类统计”与“空间分布”的理性分析。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2分)
    17.(2分)“逸仙桥”在龙蟠中路和中山南路的交叉路口向西20米,以前是一座石桥,后因运载孙中山的灵柩而重新修建的。(地理位置1分;来历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圣琵琶传闻
  • 下一篇:攀在树梢上的童年
  • 【推荐文章】

  • 题龙阳县青草湖

    【原文】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①白发多。 ...

  • “不值得”是一句对自己的诅咒

    【原文】 不值得 是一句对自己的诅咒 ①在一所学校观看教师合唱团演出,发现一位先生...

  • 你喝白开水了吗

    【原文】 你喝白开水了吗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

  • 从军行

    【原文】 从军行 (唐)崔国辅 塞北胡宿下,营州索兵救。 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 ...

  • 父亲的背影

    【原文】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

  • 【最新文章】

  • 不要抛弃学问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复儿子书
  • ①所谓转基因就是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
  • 天嚣
  • 材料一: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记录
  •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
  •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 拉面
  • (4)《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
  • 中国古代的“快递”
  • 活着的手艺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题龙阳县青草湖
  • 等待那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