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

发布时间:2016年9月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丁辉  文章ID:31834  浏览:

    我们中国人是有“关心”下一代的传统的,这一点只要看看我们经常给青少年的阅读设置壁垒就不难感知,比如“少不读红楼”之类。(其实,对于《红楼》,少年人看看并无大碍的;从《红楼》里看到“淫”的反而是那些正襟危坐、了无趣味的道学家之流,就很能说明问题。)后来又有人说,“少不读鲁迅”。我初听这句话,内心里真的是“咯噔”一下子,觉得这句话是点中了鲁迅思想的某些要害的。
    我要算是鲁迅的资深读者了,但就像鲁迅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书可能比谁都多,却反对年轻人读中国旧书,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少不读鲁迅”的说法的。那么,“少读鲁迅”的危险究竟在哪里?
    似乎不必为尊者讳,鲁迅终生习惯于从阴暗面去看人、看事。有人说这跟鲁迅阴暗的童年记忆有关,这些姑且不论。总之,正是这样的独特的思想方法成就了鲁迅。香港岭南大学的许子东教授最近比较了鲁迅和胡适,说“病情是鲁迅看得透,药方是胡适开得好”。胡适的“药方”好不好尚可存疑,但鲁迅于中国的病情“看得透”,我想应该是“拥鲁”派和“反鲁”派都愿意承认的,可以说鲁迅的魅力正源自他对中国问题或曰“中国病”的揭示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然而必须正视的是,鲁迅深刻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正是源自他对“中国病”的“诊断”全面而深刻。鲁迅是背负着虚无与绝望的重担起而行动、斗争和反抗的,就像古希腊神话里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明明知道是徒劳,却周而复始,永不止息。鲁迅说:“我觉得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鲁迅的伟大处与悲壮处皆在于此。
    要青少年“读点鲁迅”的理由自然是充分的。鲁迅的文章好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历史,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人。因此,我对“读点鲁迅”是没有意见的。但对青少年读“太多”的鲁迅却每每心怀疑虑。我的想法是,青少年尚处在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塑成期,他们是否有足够伟岸的人格与足够博大的胸怀来承负鲁迅那样的深刻的悲观与虚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少读鲁迅”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如果青少年承负不了对这个世界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当一个少年人读鲁迅足够多的时候,世界就有可能在他眼中变得无一可亲,无一可信,亦无一可爱,从而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赖。这样,岂不“于国于家无望”,“生意尽矣”!鲁迅本人亦多次声明自己的作品“太黑暗了”,明确表示不愿意青年受这种“黑暗”的影响。
    (选自《2012年中国杂文精选》,有删改)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腊月,怀念一种花
  • 下一篇:太行谷
  • 【推荐文章】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论题阐述】 奋斗 一词的本义就是指为了目标去努力行动。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很大...

  • 苏轼《西江月》注释、译文、赏析

    【原文】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

  •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创作背景、赏析

    【原文】 重过圣女祠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

  • 杜甫《画鹰》赏析

    【原文】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

  • 贺铸《鹧鸪天》赏析

    【原文】 鹧鸪天 贺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

  • 刘克庄《苦寒行》赏析

    【原文】 苦寒行 【南宋】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

  • 【最新文章】

  • “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
  •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 哪种饮品促消化效果更好
  • 红花衣和日记本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美德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勇气
  • 月亮是怎样形成的
  • 宇宙的年龄到底有多大?
  • 一天的时间会超过24小时吗?
  • 如何写好作文之情节曲折
  • 如何写好作文之素材典型
  • 如何写好作文之结构清晰
  • 深海中的发光生命
  • 牛为什么总是不停地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