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图书不应成为奢侈品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2071  浏览:

【原文】
    图书不应成为奢侈品
    图书界近日刮起一股“贵族化”旋风,一批制作极其豪华的精装书,定价动辄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元,而且拒绝推出平装本。【以往人人买而读之的图书,如今竟也成了奢侈品,这无疑会加剧纸质图书的读者危机,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在当今网络时代,电子阅读大有取代纸质阅读的趋势。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全民阅读。但书价如此之高,让人对购书、读书望而却步。据统计,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居世界第一位,仅去年就出版了37万种图书。但在不久前的上海书展,一套《黄永玉全集》14卷特精装本亮相,标价高达12.8万元。著名学者董桥出了一本薄薄的新作《克雷莫那的月亮》,100本限量版书在网上以每本不低于2000元的价格拍卖,结果普遍以3000多元成交,最贵的一本拍到5500元。此外,还有其他天价图书,如一套《王世襄全集》14卷精装,标价1960元;装帧设计名家朱赢椿的《空度》定价480元。即使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一套也要980元。
    其实,人们“不读书”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网络、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化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的因素,也有出版界鱼龙混杂、抄袭拼凑成风和伪劣图书泛滥损害了人们的阅读欲望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书价太高了,动辄几百上千元定价的高门槛将众多读者堵在门外。曾几何时,买书读书,是我们原本普通的公共文化生活,为什么现在变成了奢侈的事情?文化图书成为奢侈品,人们买不起,于是便造成这样的后果:一是没人买,使文化市场更加凋零,书籍就成了社会的摆设。二是退而求其次买盗版图书,这虽不妥,但亦是无奈之举。“天价书”使得阅读变得“贵族化”,这显然与文化传播的需要是相背离的。知识是无价的,可书是有价的,但书价如果高得离谱,超过了购书者的承受能力,再好的书也就只能束之高阁了。
    书价为什么这样高?这里面究竟有多大水分?出版界的逐利与浮躁,最直接的受害者是买不起书的广大读者。而且如今图书市场过度包装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好好的一本书,弄得花里胡哨的,又是腰封,又是塑料皮,又是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却没有多少干货,令人反感。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图书成为奢侈品,这是在向平民读者显示文化的高傲。图书贵族化结果,必然是读者的贵族化——最后变成一些书只能是少数有钱人才能看得起,大部分读者想看也看不起。在推动全民阅读的今日,图书出版业要少点逐利和浮躁,而更应埋头于精神价值的创造与深厚民族文化的积累,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9月28日,作者艾莉)

【问题】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5.选文第一段划线句子中的“加剧”一词,能否改成“造成”?为什么?(3分)
    16.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改变图书贵族化这一现状的积极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雪》节选
  • 下一篇:向日葵
  • 【推荐文章】

  • 天下第一奇石

    【原文】 天下第一奇石 ①在中国福建省南端的东山岛上有一块奇石,它有一间房那么大,...

  • 甘为春泥护春花

    【原文】 甘为春泥护春花 陈漱渝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 ①每...

  • 使至塞上

    【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

  •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题

    【原文】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题 唐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 隔窗...

  • 暮春归故山草堂

    【原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 小桃红

    【原文】 小桃红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传。共留连,画...

  • 【最新文章】

  • 天下第一奇石
  • ⑸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
  • ⑹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气节”的句子,请写出
  •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 帕瓦罗蒂的“椅子观”
  • 甘为春泥护春花
  • 绵延二十一日的宴(有改动)
  • 为了让传统的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日常
  •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D调弥撒曲》和
  •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
  • “悟空”探“妖”
  • 《故乡》节选
  • 《谈生命》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