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国的茶道精髓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8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2230  浏览:

【原文】
    中国的茶道精髓
    ①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②“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标志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3“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谊。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④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⑤“静”是中国茶道的精髓,“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⑥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⑦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有节选)

【问题】
    20.中国茶道中的“和”含义是什么?(2分)
    21.第⑥段的语言特点。(2分)
    22.“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唐代·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结合文末的内容,理解诗歌中茶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20.答案示例:礼让、友谊,亲和、和谐。共2分。
    21.答案示例:文段语言句式灵活多变,整散结合,长短错落,音韵和谐。共2分。
    22.答案示例:作者通过煮茶、饮茶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使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和一”的境界。共3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
  • 下一篇:为谁
  • 【推荐文章】

  • 龟虽寿

    【原文】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

  • 春思二首(其一)

    【原文】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 嫩绿的芽儿

    【原文】 嫩绿的芽儿 冰心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

  • 夜雨寄北

    【原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

  • 山亭夏日

    【原文】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

  • 送别

    【原文】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①喧,风生浦帆乱。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

  • 【最新文章】

  • (1)连宋访问大陆之后,台湾民众对连宋的支
  • 5.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
  • 6.班级举办内容为格言写作的语文活动。请你仿
  • 马说
  • 【材料一】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
  • (6)《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
  • (7)今年5月亚锦赛上,中国女排姑娘不畏困难
  •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少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
  • 3.某同学给在外工作的父母写信时,谈到了读书
  • 7.近日,泰山中学将成立“海春轩”文学社,如
  • 5.修改语段。(4分)为了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
  • 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讽刺小说是【 】(作家
  • 蓝天保卫战:雾霾多发启动PM2.5监测之旅
  •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
  • 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