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作者:未知 文章ID:32233 浏览:
【原文】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问题】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比】行百里始奋迅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0.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11.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试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
8.鞭打
有时
等到
流汗
9.(1)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食物它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10.一食或尽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11.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展开反面论述,岳飞则通过正反对比来阐述,他们都希望优秀人才能够得到识别和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