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曰:“昔日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B,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
作者:未知 文章ID:32312 浏览:
【问题】
A曰:“昔日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B,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C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A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操许多恩义,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
A.这段文字所讲述的故事是(10字以内)(1分)
B.二选一(若两个都答,按第一个计分)(3分)
①你可以根据《三国演义》前后情节的内容推知本文空缺,请填写如下:
文中A处的人物是指【 】,B处的人物是指【 】,C处情节应该是【 】。
②阅读选文,结合《三国演义》的其他情节,大胆融入自己的独特体会,说说A这样做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A.示例: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评分意见:1分
B.示例:①A关羽
B颜良
C五关斩将
评分意见:3分,每空1分
②正确:因为关羽是个很重情义的人,他感恩于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情谊: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过五关斩六将,送赤兔马……关羽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义绝”,放了曹操,正是他重情重义的体现。所以正确。
不正确:关羽这样做丧失了立场。从忠于汉室,忠于刘备集团的立场来看,曹操是图谋篡逆的“汉贼”,是刘备集团的死敌,绝对不能放过。曹操与关羽固有旧情,但是此时不杀曹操,便丧失了最好的时机,如果没有这次“义释”,刘备集团可能会更容易地统一北方,建功立业。或:关羽对曹操的恩情已经报答(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此时应当机立断。
评分意见:3分,观点1分,理由2分(能联系相关情节1分;分析恰当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