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起午餐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6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8日
作者:费方利译  文章ID:32367  浏览:

【原文】
    一起午餐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费方利译
    看戏中途休息时,她愉快地招呼我:“啊,我们第一次见面已经是很多年前了。还记得我见你的第一回吗?你请我一起午餐。”
    我记得吗?
    那是20年前,我租住在巴黎一间小小的公寓,挣的钱勉强够生活。她读了我的一本书,写信来与我探讨。我回信去感谢她。不久,我又收到她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她要经过巴黎,希望能跟我聊聊;但是时间有限,她唯一的空闲时间是下个星期四。她上午在卢森堡,问我中午是否可以请她到福伊约吃顿简便的午餐?福伊约是法国参议员用餐的地方,我完全消费不起,也从未想过去那个地方。但我想我有80法郎(金法郎),能维持到月末,一顿简单的午餐应该不会超过15法郎。若是把接下来两个礼拜的咖啡开销省下,应该足够应付。
    我回信约这位朋友星期四的十二点半在福伊约碰面。她不如我想象的年轻,且外表僵硬,丝毫不吸引人。她实际上已经是年过四旬的妇人。她给我的印象是牙齿极多,又大又平整的白牙,远多出实际的需要。
    菜单上来的时候,我惊呆了,因为这里的价格远比我料想的高出很多。不过她一再为我宽心。
    “我午餐从不吃东西。”她说。
    “哦,请不要这么说!”我慷慨地回应她。
    “我从来只吃一样东西。我想如今人们吃得太多了。也许,一条小鱼。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三文鱼。”
    那时三文鱼还不当季,菜单上也没有。但我还是开口问侍者有没有供应。有的,一只漂亮的三文鱼刚刚到,是店里来的第一只。我为我的客人点了。侍者问她等三文鱼上桌的时候,是不是要来点什么。
    “不,”她回答道,“我从来都只吃一样东西。除非有点儿鱼子酱。我从不介意吃鱼子酱。”
    我的心沉下一点。我知道我请不起鱼子酱,但是我总不能对她开这个口吧。我跟侍者说,无论怎样要送上鱼子酱。至于我自己,我选了菜单上最便宜的——羊排。
    “我觉得你吃肉真不明智。”她说。“你吃那么油腻的肉,下午怎么工作呢?我不想让自己的胃负担太重。”
    接下来是喝什么的问题。
    “我午餐从不点喝的。”她说。
    “我也不喝。”我立马回应她。
    她向我露出友好的、白亮亮的牙。
    “除了香槟,医生让我别喝其它的。”
    我猜想我的脸色应该有点发白了。我点了半瓶香槟。故作轻松地说了声医生严格禁止我喝香槟。
    “那你要喝点什么?”
    “水吧。”
    她吃着鱼子酱,啖着三文鱼。她欢快地谈美术、文学和音乐。可我在担心账单有多少。我的羊排上了,她很严肃地指导我的饮食。
    “我看你习惯吃很重口味的午餐。这个习惯肯定不好。为什么不学学我,只吃一样东西呢?我保证你一定会感觉舒服很多。”
    侍者拿着菜单又过来时,她装模作样地把他招呼到一边。
    “不,不,我午餐从不吃什么。只要一口,其它的不用了,我说吃饭不过是个交谈的借口。我吃不下其它的了,除非他们有那种大芦笋。若是在巴黎没吃点芦笋就回去,那我多遗憾。”
    我的心沉下来了。我在商店见过芦笋,知道价格奇高。每次见到,我都馋得流口水。
    “夫人想知道你们这儿有没有那种大芦笋?”我问侍者。
    我使尽全身力气祈祷侍者说不。他那宽大的、牧师一样的脸上堆满愉快的笑容,他跟我们保证绝对供应很大、很壮观、嫩滑无比,简直奇迹一样的芦笋。
    “我一点都不饿,”我的客人叹口气道,“但是如果你坚持,我不介意来点芦笋。”
    我点了芦笋。
    “你要不要来点?”
    “不,我从不吃芦笋。”
    “我知道有人不喜欢芦笋。其实问题是,你吃的肉坏了你的胃口。”
    我们等着厨师做芦笋。【我焦灼不堪】……
    芦笋上来了。笋大、多汁且惹人垂涎。我看着这个邪恶的女人大口大口地下咽。终于吃完了。
    “来点咖啡?”我问道。
    “好吧,就要点冰激凌和咖啡。”她回答。
    我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便给自己点了咖啡,给她点了冰激凌和咖啡。
    接着,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等咖啡的时候,侍者领班那张假面上带着谄媚的微笑,端着满篮子的大桃子走到我们跟前。这些桃子灿若纯真少女的绯红面庞,充满了意大利风景画的风情。桃子不是还不到上市的时候吗?天知道它们得值多少钱。可过了一小会儿,我也知道它们值多少钱了,因为我的客人,边说着话,边心不在焉地拿起一个来。
    “你瞧,你的胃里塞满了肉”——我可怜的一小份羊肉——“你再吃不下别的了。我刚刚就吃了点小吃,可以再享用一只桃子。”
    账单来了,当我结完账,我发现剩下的只能付一个寒酸的小费。她扫了一眼我留给侍者的三法郎,我知道她觉得我吝啬。可是当我走出饭店,我接下来一个月就穷得响叮当了。
    “学学我的方式,”临别握手的时候她对我说,“午餐不要超过一样食物。”
    “我比你还厉害,”我回嘴道,“我今晚什么都不吃。”
    “幽默!”她欢快地喊道,跳进出租车。“你真是够幽默啊!”
    【我不是有报复心的人,但我毫无愧疚地看到了满意的结果。】今天,她的体重足足有294磅。(选文略有删改)

【问题】
    18.全文围绕“午餐”展开故事,请依照形式把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她”的话
“我”的反应
“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三文鱼。”
“我从不介意吃鱼子酱。”
尽量显出慷慨,为她点了三文鱼、鱼子酱,而自己只要了最便宜的牛排。
“除了香槟,医生让我别喝其它的。”
(1)
“若是在巴黎没吃点芦笋就回去,那我多遗憾。”
(2)
“好吧,就要点冰激凌和咖啡。”
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给她点了冰激凌和咖啡,给自己点了咖啡。
    19.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1)从“她读了我的一本书,写信来与我探讨”这一句话中,你可以看到“她”和“我”是什么关系?(2分)
    (2)“我”为什么说“毫无愧疚地看到了满意的结果”?(4分)
    20.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请你以“我”的身份,把画线句子“焦灼不堪……”中省略的内容写出来。(4分)
    21.从全文来看,“她”有哪些鲜明的性格特征?请联系文章简要分析。(4分)
    22.本文讽刺意味极强。有人认为,除了讽刺“她”外,对文中的“我”也含有讽刺。请你谈谈对这种看法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8.(4分)①脸色发白,为她点了半瓶香槟,而自己只要了白水。②焦灼不堪,但仍为她要了芦笋,而自己借口不吃。
    19.(2分)(1)是读者和作者的关系。
    (4分)(2)“满意的结果”指现在“她的体重足足有294磅”。(1分)“毫无愧疚”是因为这种结果是她咎由自取。(1分)这也表现了“我”的幸灾乐祸(或自我安慰)(2分)
    20.(4分)开放试题。内容符合情境2分,语言符合身份1分,上下文通顺1分。
    示例:(1)我焦灼不堪,额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2)我焦灼不堪,偷偷地将手伸进了口袋,摸了摸我所有的财产——80法郎。
    (3)我的额头开始渗出密汗,心里思忖:我的钱恐怕不够买单了,我是否该明确向她表明我的钱不够?
    (这类题目指导学生答题时加入:外貌(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21.(4分)①虚伪:明明是自己要吃,却说什么“但是如果你坚持,我不介意来点芦笋”。②贪婪:吃饭时一边一遍又一遍地说她从来只吃一道菜,却一边装作很随便的样子点了一道又道最昂贵最稀缺的菜。③健谈:整个午餐,她说个不停。(每点2分:特点1分,分析1分)
    22.(4分)开放试题:
    赞同:文中的“我”生活窘迫,受到一个所谓的忠实女读者的奉承,在她的要求下,不得不请她去福伊约餐馆用餐,这远远超过了他的经济承受能力。一直弄得要一个月挨饿。讽刺了“我”囊中羞涩却又抹不开面子,硬充好汉。(不赞同:主要是讽刺“她”,并且处处把“我”和她对照来写,虽写出我的窘态,但是为了突出她的虚伪贪婪。)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独立苍茫自吟诗
  • 下一篇:6.观察下面漫画,完成两道小题。(5分)(1)仔细观察画面,根
  • 【推荐文章】

  • 四时田园杂兴(二)

    【原文】 四时田园杂兴(二)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

  • 宽容与智慧

    【原文】 宽容与智慧 梅桑榆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

  •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题

    【原文】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题 唐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 隔窗...

  • 新秋

    【原文】 新秋 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

  • 略谈孝文化

    【原文】 略谈孝文化 叶小文 ①母亲节,给母亲献一束什么花?外国人是康乃馨,国人则...

  • 馄饨里的深情

    【原文】 馄饨里的深情 铃带雨 ①去年秋天,母亲查出胃癌晚期。每天早晨,父亲还会像...

  • 【最新文章】

  • 记承天诗夜游
  • 6.2015年1月16日,著名歌手姚贝娜逝世,她所
  • ①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达了不怕困难,敢于
  • ②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怕
  • 6.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
  • 随着《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足球开
  • (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
  •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使上
  • 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我们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
  • 材料一 目前,“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
  • 可穿戴技术进课堂后的N种可能
  • 花担
  • ⑤诗人常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 渔家傲·秋思
  • 过零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