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男孩
作者:葛昕旭 文章ID:32383 浏览:
【原文】
雨中的男孩
葛昕旭
①春鳅夏鳝冬至狗。老天爷也知道这几天该吃狗肉了,天气骤然地就冷了下来。晚上,坐在值班室里,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细雨,同事们想吃狗肉的念头一下就活蹦乱跳地冒了出来。有了念头,第二天,我就和一位同事去山下寻狗。谁知,我们走了几户农家,却一直没有结果。我知道,喂大一条狗不容易,农民和狗早已有了感情,不是有特别紧要的事情,谁也舍不得卖。但我们不死心,继续在村里寻找。
②又走了几户农家,终于,在最偏远的一户里,我们看见了一条壮实的本地土狗。那土狗的样子,特别惹人喜欢。我们找到狗的主人。主人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四十岁左右,但一脸的皱纹,跟树杈子没两样。当我们上前说明来意,农民的头立马就摇得像拨浪鼓。我回头看了一眼同事,摊摊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此时,同事的两眼,正死死地盯着那条土狗。我回过头,看了一眼农民,说了一个平时我连想也不敢想的价钱。
③农民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屋里,顺着农民的目光,我们看见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憔悴的妇女。那妇女干生生的脸上,竟没有一点儿肌肤应有的光泽。我知道农民心动了。看来还是钱能通神。我的脸上,溢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④这时,农民再次看了一眼床上躺着的妇女,猛吸了一口草烟,大步走到拴狗的柱子前。我接过拴狗的绳子时,农民的儿子放学走进了院子。农民的儿子十岁左右,虽说穿得有点破,却是一个长得很阳光的小男孩。
⑤男孩听说我要买狗,一下呆住了。片刻,男孩反应过来,蹲下身子,一把抱住狗,嘴里大喊着不卖不卖!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男孩双手抱着狗,瞬间,一串串泪珠,就在男孩的脸上,落雨一样地婆娑了起来。
⑥我和同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那天,我和同事牵着狗上山时,谁也没说话。回到站里,看见狗,站里的同事全欢呼雀跃起来,整个小站一下就焕发了生机。我把狗拴在厨房门口的树上,一个人悄悄地回了宿舍。
⑦谁知,吃过晚饭,同事跑来说,狗不见了!我一听,翻身起床,到拴狗的地方一看,狗是扯断绳子跑的。我知道,狗肯定又跑回去了,狗是通灵性的,认识路。
⑧此时,【雨,忽然大了起来。】
⑨回到值班室,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声,想到丢失的狗,同事们开始互相埋怨。坐在那里,我没说话,脑中闪现的,是小男孩抱着狗流泪的样子。忽然,门外传来了汪汪的两声狗叫。我心里一惊,跑出门看,上午的男孩,牵着狗,站在门口,浑身被雨水淋得湿透了。男孩看见我,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说,叔叔,你们买的狗跑回了我家,我爸叫我给你们送来。说完,男孩把手中的绳子递到了我的面前。
⑩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我忙叫男孩进屋坐坐。男孩把绳子塞到我手中后,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转过身,跑入雨中。
11屋里的同事愣在了那里,谁也不说话。
12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
【问题】
15.从发现“狗”的那刻起,一直到最后“狗”不见踪影,“我”的心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请将下面“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3分)
“我”的心理变化:无奈→( )→( )→( )
16.结合上下文,回答以下问题。(6分)
(1)品味下边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
(2)文中第⑧段画线句写雨“忽然大了起来”,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3分)
17.文中第⑤段中写“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农民在男孩的耳边说了什么?请发挥想象,运用第一人称写一段合理的话。(4分)
18.结尾对“狗”是怎么走的、去向如何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请结合小说,赏析结尾这一情节安排的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5.(3分)“我”的心理变化:无奈→(窃喜或高兴、得意)→(不知所措)→(愧疚或内疚、自责)
(每空1分)
16.(6分,每小题3分)(1)“虚虚的”、“软软的”、“胀胀的”,运用叠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男孩诚实无私的行为面前(1分)愧疚自责的心情(1分)。
(2)烘托了“我”因狗丢失的郁闷心理(1分);为下文男孩冒雨送狗回来做铺垫(1分),衬托了男孩一家的诚实守信和淳朴善良(1分)。
17.(4分)示例:儿子,爸爸知道你喜欢狗,和狗有感情。可是妈妈现在有病,急需用钱,我们卖掉狗,就有钱送妈妈到医院去看病了。你是孝顺的儿子,你一定会同意爸爸这样做的。(用第一人称表述1分;对儿子的安慰1分;向儿子阐述卖狗的理由,即照应男孩母亲生病这一伏笔2分)
18.(4分)示例:这样安排情节,使买狗吃狗肉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让人有意料之外的感觉。同时,综合原文信息,农民、男孩因不舍之情有反悔的可能;“我”和同事已陷入久久不语、内疚自责之中,也有放狗的可能,这些又都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可以说,小说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符合小说情节设计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