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儿时的那条小巷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0日  更新时间:2023年8月10日
作者:蔡秀玲  文章ID:32642  浏览:

【原文】
    儿时的那条小巷
    蔡秀玲
    ①那条小巷是儿时记忆里的天堂。很多奇妙的、不可思议的美好回忆,都藏在小巷的一砖一瓦里。
    ②小巷的墙壁,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草,会结出一颗颗红色的小果实,据说,能治咳嗽。每次感冒的时候,爸爸总是会搬来长长的木梯,沿着墙壁将那红色果实采下来,放在我的手掌中间。我都舍不得吃,偶尔拿一颗放在嘴中,酸酸甜甜的滋味在口腔深处晕开,一颗就足以回味很久。那时候天真的我,总以为咳嗽了,爸爸就会采那些红色的果实给我吃。于是,有一段时间,天天在爸爸面前假装咳嗽,现在回想起来,不禁哑然失笑。
    ③小巷的深处,有一种声音,那是我儿时的天籁。每一次午睡醒来,都会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随后是一声浑厚的叫声卖,"豆花啊,卖豆花了啰!",卖豆花的大爷骑着一辆破旧的小三轮,从小巷的转角中慢悠悠地驶来。一切都仿佛电影里的慢镜头一般,在夏日午后懒懒的阳光中层次铺开。
    ④铃声似乎有一种魔力,将隐藏在小巷里的同伴们都召集起来。这时候,我会一骨碌地从床上爬起来,火速到厨房中端出一个碗,兴冲冲地向小三轮跑去,大爷那布满沟壑的脸上堆开了一朵灿烂的花。"来来来,排队排列,每个人都有……"大爷大手一挥,一群孩子瞬间排成了一个整齐的队列,每个人都踮起脚尖,把手中的碗举得高高的,看着大爷大勺一落,舀起满满的晶莹剔透的豆花,偷偷地咽了一口口水,继而把手又举高了一点,生怕漏了自己。不过几分钟的时间,每个人都端着满满一碗加着蜜水的豆花,排排坐在小巷的两边,大口大口地吃着。
    ⑤小巷的排水效果不好,一到台风季节,到处汪洋一片。附近鱼池里的鱼虾,都会顺着水势游到这里。这个时候,却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孩子与水之间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每个人都把裤脚卷得高高的,在小巷的两头拦起了鱼网。然后人手提着一个桶,比赛谁的桶里,抓到的鱼虾最多……
    ⑥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小巷的一切,慢慢地淡出了我的世界。我们开始长大,开始外出求学,开始日复一日机械地工作着,我们的步伐越走越远。小巷的一切,好像是夏日午后一个冗长而美妙的梦,美好却不真实。
    ⑦小巷不再像记忆中的那样整洁,铺满砖块的道路上,长满了高低不齐的小草,墙壁上的木栏窗,一个大大的蜘蛛网在风中摇曳着。我看到小巷远处,那石灰脱落的墙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血红色的"拆"字。
    ⑧我沿着小巷,慢慢地走着,看着这熟悉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一种莫名的情绪在胸腔里酝酿。这些承载着我们童年美好回忆的载体,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不见。
    ⑨下一次,我再站在这个地方的时候,看到的会是什么?

【问题】
    15、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分)
    16、阅读②—⑤段,说说作者对“儿时的那条小巷”的记忆有哪些。(3分)
    17、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我看到小巷远处,那石灰脱落的墙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血红色的‘拆’字。”这句话的理解。(4分)
    18、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19、文章结尾说“下一次,我再站在这个地方的时候,看到的会是什么?”请你结合文章第⑦⑧段内容展开想象,将“下一次”,“我再站在这个地方的时候”,看到的情景描写出来。(提示: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4分)

【参考答案】
    15、示例: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儿时小巷美好记忆作铺垫。
    (共3分,答对一点得1分)
    16、示例:假装咳嗽希望爸爸采小巷墙壁那些红色的果实给我吃的;向卖豆花的大爷买豆花和小伙伴们一起排排坐在小巷的两边,大口大口地吃;台风季节在小巷的两头拦起了鱼网抓鱼虾(共3分,答及每点得1分)
    17、示例:“石灰脱落的墙壁”意味着小巷已经破败,逃脱不了被“拆”的命运;而“大大的血红色的‘拆’字”则直接刺激着“我”的感观,让“我”陡然心生惆怅:这承载着我们童年美好回忆的载体,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不见。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儿时那条小巷”深深的眷念之情。(共4分,答及每点得1分)
    18、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大爷脸上的皱纹很深及看到孩子们时那满脸灿烂的笑容。
    评分建议:共4分,答对修辞得2分;说清表达效果得2分。
    19、略。
    评分建议:共4分,运用修辞得1分,合理想象得1分,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得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太阳风暴
  • 下一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