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四十二粒芝麻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9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9日
作者:顾振威  文章ID:32738  浏览:

【原文】
    四十二粒芝麻
    顾振威
    ①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②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③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④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⑤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⑥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⑦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A【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⑧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⑨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⑩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11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12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13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14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15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16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17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选自《意林》2014年4月第8期)

【问题】
    14.文中②-⑤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15.结合文章⑨-15段,写出父亲的行为,以及母亲相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表。(4分)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
D.感动
    16.请分别运用修辞或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文中划线⑦段A和12段B两句。(4分)
    A.【    】
    B.【    】
    17.概括“我”父亲的形象。(3分)
    18.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这句话?(4分)
    19.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
    14.(3分)插叙。(1分)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2分)
    15.(4分,每处1分)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①父亲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小块烧饼
B.不满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愕然
④父亲只是吃了四十二粒芝麻
D.感动

    16.(4分)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煤车的沉重以及父亲拉煤艰难的情形。B.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连用三个动词“捧”、“埋”、“鼓动”,生动传神地刻画出父亲假装吃烧饼的行为。(2分)
    17.(3分)是一个能吃苦耐劳、聪明能干、爱子女、爱家庭、有责任心的人。
    18.(4分)点出天下做父亲的,为了让子女健康成长,都甘愿忍饥挨饿、受苦受累,并把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当作“幸福和喜悦”;由赞颂自己的父亲进而表达对天下无私奉献的父亲的敬重和赞美,使主题得到升华。
    19.(5分)①以数字入题,新颖独特。②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暗示全文主旨之所在。④以小见大,用芝麻的少和小反衬出父爱的厚重。(答出三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人类可以冬眠吗
  • 下一篇:我把九月三十日,即我登陆的周年纪念日当作一个神圣的日子来对
  • 【推荐文章】

  • 绝句

    【原文】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题】 6....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原文】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

  • 遣兴(其七)

    【原文】 遣兴(其七) [清]袁枚①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

  • 不爱你爱谁

    【原文】 不爱你爱谁 (1)我出生的时候,母亲忍受切腹之痛,对着我含情脉脉地微笑。...

  • 渔家傲·秋思

    【原文】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 商山早行

    【原文】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

  • 【最新文章】

  • 初中四年,我们在语文教材里邂逅一位位作家,
  • 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曾经说过,
  • 渡荆门送别
  • 大家认为这种改革不但对于身体健康有益,同时
  • 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市人民正致力于将随州
  • 绝句
  •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
  • (4)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
  • 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成而大旱,无所用,弃
  • 用什么点亮黑夜
  • 记忆中的田园是这样的:南瓜慢不经心地趴在墙
  • (1)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
  • (2)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 】
  • (2)请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龚自珍的《
  • 漫话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