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国的坐具

发布时间:2017年1月19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2846  浏览:

【原文】
    中国的坐具
    两千年来,我们民族慢慢地由席地而坐,转为垂足而坐。那么,既然我们祖先是席地而坐,就有两个问题出现了:我们是怎么改过来的?我们又是什么时候改过来的?可能就是从李白说的“床前明月光”中的那个床——胡床改过来的。
    我们是席地而坐的民族,游牧民族带给我们很多耳目一新的东西。当时我们坐在地上,游牧民族的兄弟们翻身下马,从马背上打开一个扎捆的东西,坐在屁股底下,这个东西就叫马扎,意思是马背上扎捆的东西。至今这种家具我们还在应用,出去乘个凉,聊个天,拿个马扎最方便。这么一件历史久远的家具,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
    马扎,它有一个学名叫做胡床。“胡”字打头的词,一定是外来的,比如胡椒、胡琴、胡萝卜。胡萝卜是外来的,跟我们吃的红萝卜、白萝卜、绿萝卜都不一样。它吃起来有异味,刚开始吃胡萝卜的人有时还不习惯。《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灵帝是东汉人,这是我们有关胡床最早的一个记载。请注意,这里有八个词汇,只有“胡坐”是动词,其他全是名词。可见当时高坐是非常重要的变化,高坐决定视野的变化。韩剧和日剧里,房间里常常都是矮柜子,原因是他坐在地上,用高柜会觉得非常压抑。高坐决定家具所有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起居方式以坐姿为准。
    我们躺在床上是没办法举头和低头的,顶多探个头,看看床底下。如果你对中国建筑史有了解,就知道唐代的建筑门窗非常小,门是板门,不透光。宋代以后才出现隔扇门。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全国有四座,比如山西的佛光寺、南禅寺,都是现存于世的唐代建筑,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而且,唐代的窗户非常小,月亮的光几乎不可能进入室内。尤其当你的窗户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
    其实,早在隋朝,胡床的名字就发生了变化。《贞观政要》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太宗说:“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隋炀帝有鲜卑血统,反而特别忌讳胡人。他下令把胡床改名。因为胡床腿部交叉,所以改为“交床”。同时,隋炀帝又改了很多其他物品的名字。比如说我们吃的黄瓜原来就叫胡瓜,蚕豆原来叫胡豆,绵羊原来叫胡羊,核桃原来叫胡桃,等等。
    由此可见,民间要把一个习惯词汇改过来,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到了唐代,甚至更晚,虽然政府已将马扎的学名改成了“交床”,但老百姓还是一直叫“胡床”。比如,现在山西、河北等地,对小凳子、小马扎还保留了这种古老的称谓,称为“小床”。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概念:“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说文》中解释:“床,安身之坐者。”说得非常清楚,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宋代是中国所有家具定型的一个最后时期。胡床,到宋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坐的马扎是临时性的坐具,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靠、不能倚。但是到了宋代以后,宋代人把它改造了。我们说过,宋代人非常贪图安逸,他希望胡床能更舒服些。这时的胡床吸收了圈椅上半部的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倚靠了。所以这时它的名字又改了,叫做“交椅”。称为椅,就必须可以倚靠。
    交椅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是体轻。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转缩须臾,重不数斤。”“转缩须臾”,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打开;“重不数斤”,就是说分量很轻。
    第二个特点就是腿部交叉,可折叠,便携。但同时缺陷也出现了,由于受力点在中心部位,就是“交午处”打一个圆洞,肯定伤害了木头,但偏偏它那个地方要承重。中国的椅子大部分是四足落地,承重在四个足上,所谓“立木顶千斤”。交椅则不同,所有的力量都在这个交叉轴心上,让它撑住全部重量大有难度,所以不结实。
    我们通过交椅,了解了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我们知道了这种起居方式对中国人的影响;知道了我们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宏大背景中产生怎样的变化;知道了我们由席地而坐逐渐转为垂足而坐。
    (选自《马未都说家具》,有删改。)

【问题】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交椅特点的一项是
    A.体轻
    B.可折叠,便携
    C.不能靠、不能倚
    D.不结实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因此,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B.马扎,这么一件历史久远的家具,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
    C.隋炀帝特别忌讳胡人,于是下令将“胡床”改叫“交床”,是因为胡床腿部有交叉。
    D.中国所有的家具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借鉴和改进,最后都在宋朝定型。
    7.根据文本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树间》中所写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是说:我衣服上都沾上了树叶上的露水,都不记得在树下坐了多少回了,说的是在室外坐着。
    B.唐诗《长干行》中的“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梦青梅。”诗中描绘了骑着竹马的小男孩围着坐在马扎上的小女孩绕圈的生动情景。
    C.“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马扎是可以折起来挂在墙上的。
    D.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的是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如霜的月光,不由升起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5.C
    6.D
    7.D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身在“辐”中要知“辐”
  • 下一篇:王化基成人之德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