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师说

发布时间:2017年2月2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2982  浏览:

【原文】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问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    】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耻:【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翻译: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
    12.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师说》原文,说说下面的材料对你理解《师说》、了解作者有哪些方面的帮助。(4分)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释:
    ①不事师:不尊奉老师。
    ②辄:就。
    ③犯:冒着。
    ④抗颜:犹言正色,意思是态度严正不屈。
    答:

【参考答案】
    10.答案:
    ⑴受:通“授”,传授。(2)耻:以……为耻。
    本题共2分。每空1分。
    11.答案:
    (1)不知道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
    (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评分:本题4分。基本意思答对,(1)“句读”“不”译出,句子顺序正确给2分;(2)“卑”“盛”、“谀”都译对给2分。
    12.答案:补充了韩愈做《师说》的社会背景(社会原因)是“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解释了当时形成“耻学于师”社会风气的原因——孟子的一句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造成人们耻笑老师;了解了作者韩愈接受李蟠做自己学生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刚正不屈的精神(了解了李蟠“从师”需要非凡的勇气);理解了作者韩愈接受一个学生还要做一篇文章赠送的原因。
    评分:本题4分。每空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①(填写成语)来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该情
  • 下一篇:最完美的礼物
  • 【推荐文章】

  • 泊秦淮 乌衣巷①

    【原文】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 桃花溪

    【原文】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①隔野烟,石矾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

  • 对绿色我们永远向往

    【原文】 对绿色我们永远向往 池莉 人生有一大苦,便是身边没有可以说话的人。如果偶...

  • 归园田居

    【原文】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

  • 落梅

    【原文】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

  • 【最新文章】

  • 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
  • 泊秦淮 乌衣巷①
  • ②那大虫望他势猛一扑。那他不慌不忙,趁着那
  • 【材料一】2016年10月17日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
  •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表达出征边
  • 8.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以凝练精粹之笔
  • 9.《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
  • 宋荔裳①幼时读书家塾,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
  • “未雨绸缪”路漫漫
  • 雪落无声
  • (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
  • (2)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
  •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
  • 嘿,老头
  •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